HUBEX试验期间淮河流域陆面过程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9
作者
林朝晖
杨小松
郭裕福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陆面过程; 土壤含水量; 感热与潜热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分析淮河流域能量与水份循环试验(HUBEX)1998~1999年巡回通量观测资料,发现在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对于地表能量平衡而言潜热和感热通量在大多情况下是同等重要的,对于旱地和水田潜热甚至更主要,这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感热占主导地位完全不同.在晴空条件下,各层土壤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的日变化特征,且其变化幅度随深度递减,在60cm深处温度日变化已减弱到1°C以下.另外60cm深度也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转折点,因此在该区域可近似把60cm深度作为临界层.同时该流域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廓线随天气背景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且在蒋集站6月份明显存在最大土壤含水量层.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Validation of soil moisture simulation in land surfac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with HAPEX data. Shao Y, Henderson-Sellers A.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