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典型油松人工幼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12
作者
包维楷
乔永康
陈庆恒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四川成都 
[3] 四川成都 
关键词
森林重建; 油松林;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功能恢复;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3.06.004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松林是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地区河谷与中山段灌丛地上恢复重建的代表性人工林类型之一,还缺乏深入研究。选择岷江上游典型的油松幼林,通过2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油松林恢复重建的生态环境效应。1)与重建前的灌丛比较,油松幼林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重力水库容、土壤水向下渗透性速度、土壤通气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持水能力提高了16%;2)油松幼林林冠对降雨的拦截和再分配作用明显。雨量等级低,拦截作用越大,尤其是当降雨量小,历时较长时,截留率越高,对降水的涵养比率越高。油松幼林生态系统能全部就地涵养全年降雨频率60%~70%的<10mm等级的雨量而不致产生明显的地表径流;对于占全年降雨频率35%~30%的10~50mm等级的降雨量,有至少30%~50%能被油松林生态系统就地涵养;3)重建的油松幼林林下土壤平均侵蚀模数36t·km-2·a-1,灌丛地表为713t·km-2·a-1,分别比裸地少99 55%和91 09%,而同期灌丛地表平均径流模数有38 90×104m3·km-2·a-1,油松幼林为7 23×104m3·km-2·a-1,分别比裸地减少79 47%和99 96%,油松林重建基本控制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4)油松林重建明显降低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夏季降低的效果明显强于秋季。油松林内与林缘灌草丛5cm层土温较裸地分别平均
引用
收藏
页码:662 / 6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J].
赵鸿雁 ;
吴钦孝 ;
刘国彬 .
林业科学, 2003, (01) :168-172
[2]   大渡河上游林区森林资源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 [J].
包维楷 ;
张镱锂 ;
王乾 ;
摆万奇 ;
郑度 .
山地学报, 2002, (02) :194-198
[3]   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温度效应的研究 [J].
杨会蒲 ;
韩冰 .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01) :151-154
[4]   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和积累的研究 [J].
高甲荣 ;
张东升 ;
肖斌 ;
牛健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1) :26-30
[5]   退化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在人为干扰梯度上的响应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刘照光 .
云南植物研究, 2000, (03) :307-316
[6]   东灵山地区大气降水特征及森林树干茎流 [J].
万师强 ;
陈灵芝 .
生态学报, 2000, (01) :62-68
[7]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J].
包维楷 ;
刘照光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1999, (03) :2-8
[8]   暖温带山地森林的小气候研究 [J].
李海涛 ;
陈灵芝 .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02) :44-52
[9]   桥山天然油松林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J].
杨澄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8, (03) :16-19
[10]   坡地清带造林技术评价研究 [J].
包维楷 ;
乔永康 ;
钱能斌 .
生态农业研究, 1998, (02)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