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内经济增长差异及收敛性探究

被引:13
作者
吴立军 [1 ]
李佛关 [2 ]
机构
[1]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2] 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泛珠三角; 新增长理论; 增长差异; 人力资本; 均衡路径; 收敛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泛珠三角经济圈建设已历经十年,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得到了加强,但区域内各省之间的增长差异并没有明显消退的迹象。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以广东省作为比较对象对泛珠三角其他七省(不含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差异及收敛性问题展开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广东省人力资本储蓄率和贡献率高于其他省域,是劳均产出差异的根源;广东省劳均产出是其他省份的1.08~2.96倍不等;在向各自均衡路径收敛的时间上,最短的是福建省为11.27年,最长的是贵州省为26.07年。因此建议: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建设在内部可实现组团发展,深化"9+2"形成区域内均衡发展,向外可拓展"10+1",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大珠三角经济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高级宏观经济学[M]. 商务印书馆 , (美)戴维·罗默(DavidRomer)著, 1999
[12]  
Human capital, economic growth,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 . Belton Fleisher,Haizheng Li,Min Qiang Zhao.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009 (2)
[13]  
Geography, Economic Polic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J] . Sylvie D&eacute,murger,Jeffrey D. Sachs,Wing Thye Woo,Shuming Bao,Gene Chang,Andrew Mellinger.Asian Economic Papers . 2002 (1)
[14]  
AContributionto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 Mankiw,G,D Romer,D.Weil. QuarterlyJournal ofEconomics . 1992
[15]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J].
曾铮 ;
陈开军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2) :43-53
[16]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变迁因素 [J].
王金营 ;
黄乾 .
财经科学, 2004, (05) :77-79
[17]   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 [J].
王志刚 .
管理世界, 2004, (03) :25-30
[19]   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劳动力市场扭曲——解释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因素 [J].
蔡昉 ;
王德文 ;
都阳 ;
王美艳 .
经济学动态, 2002, (08) :32-37
[20]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