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过程对藻类复苏和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70
作者
谭啸 [1 ,2 ]
孔繁翔 [1 ]
于洋 [1 ]
史小丽 [1 ]
张民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藻类复苏; 温度; 太湖; 群落演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模拟升温方法培养太湖的冬季底泥,培养温度从5.5~30℃设计为8个水平,在各温度水平显微观察藻类群落组成,计算比生长速率,同时采用荧光法分析光合色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绿藻和硅藻在9℃时开始复苏,蓝藻在12.5℃开始复苏.虽然蓝藻复苏较晚,但是蓝藻复苏后的比生长速率高于绿藻和硅藻.12.5℃以后,藻类群落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组成.在12.5℃和16℃时绿藻占优势;蓝藻在19.5℃以后占优势.叶绿素a浓度在9℃和16℃均明显升高,而藻蓝素浓度仅在16℃时明显升高.光合色素浓度的升高与绿藻和硅藻的复苏同步进行,但滞后于蓝藻的复苏.
引用
收藏
页码:578 / 5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水华期间太湖梅梁湾微囊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定 [J].
吴晓东 ;
孔繁翔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6) :552-555
[2]   三维荧光光谱法分类测量水体浮游植物浓度 [J].
王志刚 ;
刘文清 ;
张玉钧 ;
殷高方 ;
刘建国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2) :136-141
[3]   太湖水华蓝藻底泥中复苏和水柱中生长的比较 [J].
曹焕生 ;
孔繁翔 ;
谭啸 ;
杨州 ;
张民 ;
邢鹏 .
湖泊科学, 2006, (06) :585-589
[4]   藻类的三维荧光光谱辨别及算法研究 [J].
吕洪刚 ;
张锡辉 ;
龚纯英 ;
李云放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5) :581-584
[5]   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 [J].
孔繁翔 ;
高光 .
生态学报, 2005, (03) :589-595
[6]   太湖底泥表层越冬藻类群落动态的荧光分析法初步研究 [J].
阎荣 ;
孔繁翔 ;
韩小波 .
湖泊科学, 2004, (02) :163-168
[7]   Effects of wind and wind-induced waves on vertical phytoplankton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bloom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Lake Taihu [J].
Cao, HS ;
Kong, FX ;
Luo, LC ;
Shi, XL ;
Yang, Z ;
Zhang, XF ;
Tao, Y .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06, 21 (02) :231-238
[8]   The importance of shallow sediments in the recruitment of Anabaena and Aphanizomenon (Cyanophyceae) [J].
Karlsson-Elfgren, I ;
Brunberg, AK .
JOURNAL OF PHYCOLOGY, 2004, 40 (05) :831-836
[9]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cyanobacteria in mixed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by an in vivo fluorimetric method[J] . Tsai-yun Lee,Mikio Tsuzuki,Toshifumi Takeuchi,Kenji Yokoyama,Isao Karube.Analytica Chimica Acta . 1995 (1)
[10]  
中国淡水生物图谱. 韩茂森,束蕴芳. 海洋出版社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