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大煤沟组一段优质烃源岩

被引:19
作者
阎存凤 [1 ,2 ]
袁剑英 [1 ]
陈启林 [1 ]
邵宏舜 [3 ]
张正刚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2] 中国地质大学
[3] 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优质油气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 大煤沟组; 中-下侏罗统;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中-下侏罗统是主要的油气源岩,而其中的大煤沟组七段是优质油气源岩。为了进一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侏罗系生烃能力,系统采集了大煤沟剖面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的泥岩、油页岩、碳质泥岩、煤岩等样品,并进行了系统的常规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有机碳,S1+S2,IH,沥青A,总烃,H/C与O/C值,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生物标志化合物规则甾烷的组成等)。结果表明,大煤沟组一段与七段一样,是优质油气源岩,这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新发现。大煤沟组孢粉的显微沉积有机质组成及有机质类型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在对盆地中-下侏罗统进行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部署时,对大煤沟组一段的优质油气源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中下侏罗统孢粉相及生烃潜力 [J].
阎存凤 ;
袁剑英 ;
陈启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2) :1268-1273
[2]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成盆动力学模式 [J].
李相博 ;
袁剑英 ;
陈启林 ;
王琪 ;
李斌 ;
孟自芳 .
石油学报, 2006, (03) :6-10
[3]   马海-大红沟凸起油气勘探成果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勘探方向 [J].
汪立群 ;
徐凤银 ;
庞雄奇 ;
陈琰 ;
彭立才 .
石油学报, 2005, (03) :21-25+32
[4]   柴达木盆地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J].
徐凤银 ;
彭德华 ;
侯恩科 .
石油学报, 2003, (04) :1-6
[5]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
周建勋 ;
徐凤银 ;
胡勇 .
石油学报, 2003, (01) :19-24
[6]   复合含油气系统中油气运移流向研究的意义 [J].
赵文智 ;
何登发 ;
瞿辉 ;
雷振宇 ;
池英柳 .
石油学报, 2001, (04) :7-12+9
[7]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油气前景 [J].
王明儒 ;
胡文义 ;
彭德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5) :20-24+119
[8]  
柴北缘东区中下侏罗统油气地质特征. 陈启林,阎存凤,陈迎宾,等. 天然气工业 . 2005
[9]  
Lower-Middle Jura-ssic nonmarine source rocks and petroleum system of the Northern Qaidam Basin, Northwest China. Ritts B D, Hanson A D, Zinniker D,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