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规模与企业负债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8
作者
江金锁 [1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 广东金融学院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审计师规模; 信号传递假说; 披露制约假说; 银行借款;
D O I
10.19654/j.cnki.cjwtyj.2010.07.011
中图分类号
F275.1 [企业资金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审计师规模对家族企业负债融资有怎样的影响呢?这里存在信号传递假说与披露制约假说两种竞争性理论。本文以2003—2008年我国2 331家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造联立方程,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银行借款额与借款期限之间的内生性,对此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审计师规模对银行借款额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借款期限的影响显著且为负向关系。研究结论支持披露制约假说。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与股权结构的实证研究 [J].
刘睿 ;
李金迎 .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9, 25 (05) :88-97
[2]   审计意见、制度环境与融资约束——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J].
王少飞 ;
孙铮 ;
张旭 .
审计研究, 2009, (02) :63-72
[3]   民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J].
鲍洋 .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 (02) :59-62
[4]   会计操纵与银行债务期限研究 [J].
叶志锋 .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2 (05) :39-41
[5]   公司治理机制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杨兴全 ;
梅波 .
财贸研究, 2008, (01) :134-140
[6]   审计意见的决策有用性:来自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官的实验证据 [J].
杨臻黛 ;
李若山 .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7, (12) :72-76
[7]   制度环境、国有产权与银行差别贷款 [J].
江伟 ;
李斌 .
金融研究, 2006, (11) :116-126
[8]   控制权、破产风险与我国民营公司负债行为 [J].
夏新平 ;
邹振松 ;
余明桂 .
管理学报, 2006, (06) :683-691
[9]   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 [J].
巴曙松 ;
刘孝红 ;
牛播坤 .
金融研究, 2005, (05) :25-37
[10]   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孙铮 ;
刘凤委 ;
李增泉 .
经济研究, 2005, (05) :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