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煤炭互补的发电系统与互补方式

被引:74
作者
崔映红
杨勇平
张明智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昌平区
关键词
太阳能; 燃煤机组; 互补发电; 经济性; 辐射强度;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8.05.020
中图分类号
TM615 [太阳能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7 ;
摘要
多能源综合互补利用系统是近年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该文进行了太阳能与煤炭互补的发电系统与互补方式研究。分析了太阳能热量用于不同容量燃煤机组不同受热面的热经济性,得出在大容量机组上利用太阳能满足水的汽化潜热吸热热经济性要优越于其他方式;利用技术成熟的抛物面槽式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热量,和国产300MW机组进行互补发电系统的拟定;分析了在这种互补发电方式太阳能场的设计中,影响设计辐射强度选取的主要因素,并以3个地区的辐射资源为例进行研究,得出太阳能辐射资源与最佳设计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生物质混合物与煤共热解的协同特性 [J].
阎维平 ;
陈吟颖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02) :80-86
[2]  
“十一五”调整电力结构是“重头”[J]. 王元京.中国经济信息. 2006(07)
[3]   新型甲醇燃料化学回热燃气轮机循环 [J].
苟晨华 ;
蔡睿贤 ;
洪慧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07) :1-5
[4]   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J].
陈启梅 ;
翁一武 ;
翁史烈 ;
朱新坚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6, (04) :31-35
[5]   太阳能煤炭联合发电 [J].
何凡 .
中小企业科技, 2005, (04) :41-41
[6]   济南地区太阳能发电资源潜力分析 [J].
舒海静 ;
李永安 ;
许开颜 .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5, (01) :68-70
[7]   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J].
林汝谋 ;
金红光 ;
蔡睿贤 .
动力工程, 2003, (03) :2370-2376
[8]   超临界化——优化我国火电结构应从这里起步 [J].
宋之平 .
中国工程科学, 2002, (02) :22-27+41
[9]  
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D]. 洪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04
[10]  
太阳能利用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罗运俊等编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