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相山邹家山-石洞断裂带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46
作者
魏祥荣 [1 ]
林舸 [1 ]
龙期华 [2 ]
周叶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核工业研究所
关键词
邹石构造带; 铀矿化作用; 相山铀矿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邹家山石洞断裂构造带(又称邹石构造带)由几组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为30°40°,倾向NW或SE,倾角65°85°,深切基底达10 km,属区域性NE向走滑断层。根据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联合控矿作用等特点,自北向南将邹石构造带分为石马山段、邹家山段、书塘段和石洞段。研究构造带的铀矿化蚀变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发现,邹石构造带在不同地段控矿形式不同,按容矿位置可分为两类,即主断裂容矿和旁侧次级断裂容矿。邹石构造带的铀矿化作用明显分为两期,邹石构造带附近的铀矿床均存在铀赤铁矿型矿化蚀变,表明邹石构造带对成矿的重要作用。相山矿田各矿床内矿带的展布表明,主要矿带走向的法线方向总是指向相山盆地的特定区域。在总结已知矿床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邹石构造带仍然是相山盆地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书塘地区是邹石构造带的首选找矿靶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含矿流体混合反应与成矿作用的动力平衡模拟研究 [J].
林舸 ;
C B ZHAO ;
王岳军 ;
B E HOBBS ;
龚纪文 .
岩石学报, 2003, (02) :275-282
[2]   相山铀矿田流纹英安斑岩的厘定及与铀矿化的关系 [J].
吴仁贵 ;
余达淦 ;
张树明 .
铀矿地质, 2003, (02) :81-87
[3]   相山铀矿田成矿条件分析 [J].
陈贵华 ;
陈名佐 .
铀矿地质, 1999, (06) :329-337
[4]   相山铀矿田特富矿成矿模式 [J].
温志坚 ;
杜乐天 ;
刘正义 .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763-767
[5]   相山地区变质基底新认识及其原岩归属的对比研究 [J].
章邦桐,胡恭任,王湘云,陈培荣,倪琦生 .
铀矿地质, 1997, (01) :1-7
[6]   遥感、重力资料在相山盆地铀控矿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J].
魏祥荣,龙期华 .
国土资源遥感, 1996, (02) :37-44
[7]   1220破火山口铀矿田的构造特征及其成矿构造条件分析 [J].
陈肇博 ;
谢佑新 ;
王灿林 ;
刘学斌 ;
孔祥礼 .
放射性地质, 1982, (01) :1-9
[8]  
相山中生代含铀火山杂岩岩石地球化学[M]. 地质出版社 , 夏林圻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