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麦花药培养力的遗传模式分析

被引:7
作者
孙娜
石培春
魏凌基
曹禹
黄润
李守明
梁唯
机构
[1] 不详
[2]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小黑麦; 花药培养力; 基因型差异; 配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4 [小黑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小黑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以2个高花药培养特性和4个低花药培养特性的小黑麦为材料,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小黑麦花药培养力进行基因差异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基因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都是相互独立的。对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而言,其父本和母本的GCA及父本×母本的SCA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该性状的遗传差异既包括加性效应,也包括显性效应,但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对其绿苗分化而言,父本×母本的S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而父本和母本的GCA均不显著,该性状的遗传差异除包括加性和显性效应外,还包括上位性效应,但以非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因而对小黑麦花药培养力而言,在GCA效应高的基础上选配SCA高的组合,通过杂交可以选育出花药培养力高的基因型。
引用
收藏
页码:374 / 3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冬性小黑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和培养基效应的研究 [J].
曹禹 ;
李鹏飞 ;
甘玲玉 ;
孙娜 ;
魏凌基 .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S3) :97-100
[2]   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数量遗传分析 [J].
王羽 ;
樊庆琦 ;
张利 ;
隋新霞 ;
李根英 ;
楚秀生 ;
张宪省 ;
黄承彦 .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05) :755-760
[3]   大麦花药培养力的遗传模式分析 [J].
何玉池 ;
葛杰 ;
陶采成 ;
王鹤卿 ;
蔡得田 .
作物学报, 2007, (04) :686-688
[4]   影响水稻花药培养力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间的互作 [J].
何平 ;
李晶昭 ;
朱立煌 .
遗传学报, 1999, (05) :524-528
[5]   激素对小麦和小黑麦杂交后代花药培养和染色体加倍的影响 [J].
李文卓 ;
郝峥嵘 ;
崔建平 ;
沈大棱 ;
吴根法 ;
陶建秋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573-576
[6]   小麦花药培养力的基因型差异和配合力分析 [J].
叶兴国 ;
徐惠君 ;
徐琼芳 ;
杜丽璞 ;
李志武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50-55
[7]   玉米花药培养能力的遗传分析 [J].
宋建成 ;
姜丽君 ;
王启柏 ;
王守义 ;
郭风法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7, (02) :14-16+36
[8]  
中国小黑麦遗传育种研究与应用[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孙元枢主编, 2002
[9]  
植物花培育种进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胡道芬主编, 1996
[10]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of Canadian 6× triticale cultivars[J] . F. Eudes,E. Amundsen.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 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