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坡耕地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24
作者
赵龙山
张青峰
梁心蓝
曹伟鹏
吴发启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侵蚀;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形; 黄土坡耕地; 耕作措施; 微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地形是描述地表起伏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微尺度上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坡耕地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建立的微DEM模型能正确地再现坡耕地地表形态,利用其派生的微坡度、微坡向数据可作为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差异的重要因子;微坡度分布特征与耕作措施密切相关,对于人工锄耕(CH)和人工掏挖(TW)措施,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等高耕作(DG)措施下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而增大;TW,CH和DG坡面微坡向的栅格统计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坡度对微坡向的分布影响明显;利用微DEM计算的地表侵蚀量能够反映出坡面侵蚀的大小。为研究微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过程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进一步研究微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特征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Tillage effects on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in space and time: State of the science [J].
Strudley, Mark W. ;
Green, Timothy R. ;
Ascough, James C., III .
SOIL & TILLAGE RESEARCH, 2008, 99 (01) :4-48
[2]   Effect of microtopography, slope length and gradient, and vegetative cover on overland flow through simulation [J].
Liu, QQ ;
Singh, VP .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2004, 9 (05) :375-382
[3]   微DEM条件下黄土高原人工掏挖地填洼量特征研究 [J].
赵龙山 ;
梁心蓝 ;
高树静 ;
张青峰 ;
吴发启 .
节水灌溉, 2010, (07) :49-52+56
[4]   坡耕地耕作管理措施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J].
吴发启 ;
赵西宁 ;
崔卫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115-117
[5]   北京山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 [J].
符素华 ;
张卫国 ;
刘宝元 ;
朱启疆 ;
吴敬东 ;
段淑怀 ;
李永贵 .
水土保持研究, 2001, (04) :114-120
[6]   应用USLE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IDRISI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 [J].
蔡崇法 ;
丁树文 ;
史志华 ;
黄丽 ;
张光远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02) :19-24
[7]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量估算——以江西省泰和县灌溪乡为例 [J].
游松财 ;
李文卿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1) :63-69
[8]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汤国安;杨昕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
[9]  
缓坡耕地侵蚀环境及动力机制分析.[M].吴发启等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