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形势下中国陆表水分的变化

被引:15
作者
张文君 [1 ,2 ]
谭桂容 [1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IPCC; 土壤湿度; 耦合模式; 全球变暖; 中国; 夏季; 冬季;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05.007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P343 [陆地水文学、水文地理学(水象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中的10个耦合模式CO2加倍试验和控制试验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变暖,东亚夏季风增强,冬季风减弱,使得冬夏季向中国区域输送的水汽都增强;中国区域降水,夏季除长江流域外基本都增加,冬季除华南外都增加。夏季降水蒸发差(P-E)除了在东北和南方增加外,从长江流域一直到西北有一带状减小带;冬季几乎所有模式的P-E表现为北方增加、南方减小。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降水、蒸发和径流的综合结果以及积雪的作用使得土壤湿度在干旱区增加,且冬季干旱区土壤变湿的强度和范围大于夏季,然而在其他区域土壤湿度减少。上述结论是基于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对未来气候的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模式间存在较强差异性,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50 / 56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RegCM3模式对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和环流形势的模拟性能检验 [J].
吴蓉 ;
张耀存 .
气象科学, 2012, 32 (02) :119-126
[2]   土壤湿度影响中国夏季气候的数值试验 [J].
张文君 ;
周天军 ;
智海 .
气象学报, 2012, 70 (01) :78-90
[3]   海温强迫下的东亚夏季大气环流潜在可预报性特征 [J].
李忠贤 ;
陈海山 ;
曾刚 ;
倪东鸿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3) :281-287
[4]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Ⅱ:年际变化 [J].
张宏芳 ;
陈海山 .
气象科学, 2011, 31 (03) :247-257
[5]   21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模拟的评估Ⅰ:气候态 [J].
张宏芳 ;
陈海山 .
气象科学, 2011, 31 (02) :119-128
[6]   陆面过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可能机制——基于CMIP3的多模式集合分析 [J].
华文剑 ;
陈海山 .
大气科学, 2011, (01) :121-133
[7]   春季华南土壤湿度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 [J].
梁乐宁 ;
陈海山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5) :536-546
[8]   土壤湿度资料同化对中国东部夏季区域气候模拟的改进 [J].
胡娅敏 ;
丁一汇 ;
廖菲 .
科学通报, 2009, 54 (16) :2388-2394
[9]   中国土壤湿度的分布与变化II.耦合模式模拟结果评估 [J].
张文君 ;
宇如聪 ;
周天军 .
大气科学, 2008, (05) :1128-1146
[10]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春季土壤湿度的联系 [J].
左志燕 ;
张人禾 .
科学通报, 2007, (14) :172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