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干霾与湿霾气溶胶消光特性的比较

被引:14
作者
贺千山 [1 ,2 ]
潘鹄 [2 ]
黄颖 [2 ]
耿福海 [1 ,2 ]
陈勇航 [2 ]
张华 [3 ]
邓军英 [2 ]
王玥 [2 ]
桂丽娜 [2 ]
机构
[1] 上海市气象局
[2]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干霾; 湿霾; 消光; 垂直分布; 相对湿度;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3.04.006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9年3月2010年2月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的微脉冲激光雷达资料,通过分析消光系数和光学厚度(AOD)等光学特性参量揭示了上海地区发生干霾和湿霾时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相对湿度对干霾和湿霾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霾日的发生频率要明显高于湿霾日;不同强度霾中,干霾在轻微霾与轻度霾中所占比例较多,而中度霾和重度霾中湿霾的比例增大,其中重度霾中湿霾多于干霾;湿霾时段的消光系数变化波动明显比干霾时段剧烈,干霾时消光在0.10 km 1左右波动,而湿霾时消光从0.01~1.00 km 1变化不等;在500 m以下的近地面大气,湿霾的消光基本大于干霾;干霾时段AOD无明显季节变化,而湿霾时段AOD变化趋势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且90%来自于低层大气(0~1 km)的贡献;夏季相对湿度较大,湿霾最多,但湿霾中重度霾所占比例是所有季节中最小的,轻微霾比例最大;而春、秋、冬三季发生湿霾时的能见度明显低于干霾时,说明湿度的增加对消光的贡献明显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97 / 5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基于微脉冲激光雷达的上海浦东地区不同强度霾研究 [J].
王苑 ;
耿福海 ;
陈勇航 ;
贺千山 ;
张华 ;
潘鹄 ;
毛晓琴 .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01) :21-29
[2]  
环上海地区干霾气溶胶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J].徐婷婷;秦艳;耿福海;陈勇航;张华;刘琼;马骁骏;.环境科学.2012, 07
[3]   上海不同强度干霾期间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J].
刘琼 ;
耿福海 ;
陈勇航 ;
徐婷婷 ;
张华 ;
潘鹄 ;
毛晓琴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2, (02) :207-213
[4]   上海城区典型空气污染过程中细颗粒污染特征研究 [J].
张懿华 ;
段玉森 ;
高松 ;
魏海萍 ;
沙斐 ;
蔡艳 ;
沈丽萍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7) :1115-1121
[5]  
上海市霾期间PM_(2.5)、PM_(10)污染与呼吸科、儿呼吸科门诊人数的相关分析.[J].殷永文;程金平;段玉森;魏海平;嵇若旭;于金莲;于宏然;.环境科学.2011, 07
[6]   济南秋季霾与非霾天气下气溶胶光学性质的观测 [J].
徐政 ;
李卫军 ;
于阳春 ;
王新锋 ;
周声圳 ;
王文兴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4) :546-552
[7]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 [J].
潘鹄 ;
耿福海 ;
陈勇航 ;
贺千山 ;
张华 ;
亢燕铭 ;
毛晓琴 ;
王洪强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11) :2164-2173
[8]   上海市灰霾天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富集元素的粒径分布 [J].
范雪波 ;
吴伟伟 ;
王广华 ;
林俊 ;
姚剑 ;
耿彦红 ;
位楠楠 ;
李玉兰 ;
梁峰 ;
刘卫 ;
李燕 .
科学通报 , 2010, (13) :1221-1226
[9]   霾天气下南京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杨卫芬 ;
银燕 ;
魏玉香 ;
陈魁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1) :12-17
[10]  
广州灰霾期间颗粒态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J].段菁春;谭吉华;盛国英;傅家谟;.环境科学.20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