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5
作者
张岚
高镇五
机构
[1] 浙江中医学院
[2] 浙江中医学院 本院研究生
[3] 导师
关键词
灸法; 实验研究;
D O I
10.16466/j.issn1005-5509.1990.05.02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灸法,是我国传统的法疗方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消瘀散结,祛散阴寒,益气升陷、回阳救逆及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作用。本文拟就灸法的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近展作一概括介绍。一、调整免疫功能艾灸具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作用,促进机体防御抗病机能。直接灸“大椎”穴5次后,能显著增加环磷酰胺小鼠白细胞数量,尤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关于腧穴功能研究的若干问题 [J].
陈汉平 ;
顾法隆 .
上海针灸杂志, 1989, (01) :1-3
[2]   艾熏治愈54例手指骨髓炎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J].
叶春枚 ;
吕熒 ;
高建芳 ;
吴冰清 .
上海针灸杂志, 1988, (02) :7-8
[3]   艾灸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J].
张登部 ;
殷镜海 ;
徐宗兰 ;
刘秀玲 .
山东中医杂志, 1987, (06) :12-13
[4]   艾灸对血清三酸甘油酯及胆固醇的降脂作用观察 [J].
蒋桂素 .
上海针灸杂志, 1987, (03) :11-12
[5]   三伏日灸贴治疗哮喘多指标观察与分析 [J].
孙兰英 ;
林宏 ;
窦思东 ;
章龙 ;
陈友义 ;
王大仁 ;
王萃武 ;
张培娟 ;
杨以辉 .
上海针灸杂志, 1987, (03) :3-6
[6]   艾灸足三里对老年人头发锌铜含量的影响 [J].
何基渊 ;
孙承琳 ;
阮淑萍 .
上海针灸杂志, 1987, (02) :6-7
[7]   艾灸对“阳虚”小鼠肝、脾DNA中锌、铜含量的影响 [J].
丁光霞 ;
周松华 ;
张嘉英 ;
胡廷华 ;
胡增珍 ;
倪锦芳 .
上海针灸杂志, 1986, (01) :24-25
[8]   不同艾炷量对“阳虚”动物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率的影响 [J].
胡增珍 ;
倪锦芳 .
上海针灸杂志, 1985, (02) :29-30
[9]   艾灸关元对休克患者血压和指温的影响 [J].
杨日初 ;
奚永江 ;
潘维明 ;
叶强 .
上海针灸杂志, 1985, (01) :1-3
[10]   灸“足三里”对小肠消化间期综合肌电的影响 [J].
马吉庆 ;
王德山 ;
秦延斌 .
中医杂志, 1985, (03)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