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高陡岩质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10
作者
刘铮 [1 ,2 ]
李滨 [1 ,2 ]
贺凯 [1 ,2 ]
高杨 [1 ,2 ]
王晨辉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活动构造与地壳稳定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地震; 高陡斜坡; 地形地貌; 动力响应; 放大效应;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0814 ;
摘要
在西南山区高陡单面斜坡研究基础上运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对双面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斜坡坡高、坡角及顶宽变化对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发现:对斜坡输入不同中心频率Ricker子波时,坡体卓越频率整体处于1~4 Hz之间,且斜坡不同部位卓越频率不尽相同。从规律上看,坡高决定了斜坡动力响应的表现形式,体现在坡高较低时加速度放大系数等值线平行于坡底而增大后变为平行于坡面展布的闭合区域,反映在放大效果上即为加速度随坡高线性增加(坡高较低时),而后呈现增减反复出现的情况(坡高较高时);另外,坡角增大未影响斜坡动力响应的表现形式,仅改变了斜坡内部放大系数等值线的走向,使得陡倾斜坡加速度水平及竖向放大效果均大于缓倾斜坡。双面斜坡随坡形变化的动力响应规律与单面坡近乎相同,但由坡形改变所致地震波反射与折射现象使得双面坡对地震波的放大效果更加明显,表现为放大系数等值线密集程度增大,加速度较相同单面斜坡成倍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罗永红.成都理工大学.2011, 03
[2]  
Seismic site amplification induced by topographic irregularity: Results of a numerical analysis on 2D synthetic models.[J].Vincenzo Di Fiore.Engineering Geology.2010, 3
[3]  
Site effects modelling applied to the slope affected by the Suusamyr earthquake (Kyrgyzstan; 1992).[J].C. Bourdeau;H.-B. Havenith.Engineering Geology.2008, 3
[4]  
A seismic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rating of geologic units based on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the 17 January; 1994 Northridge; California earthquake.[J].Mario Parise;Randall W. Jibson.Engineering Geology.2000, 3
[5]   压力型锚杆支护滑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J].
李楠 ;
汪班桥 ;
门玉明 ;
张妙芝 .
地质力学学报, 2018, 24 (04) :490-497
[6]   考虑场地效应的高陡岩质斜坡地震失稳机制 [J].
王文沛 ;
李滨 ;
冯振 ;
张博文 ;
高杨 .
岩土力学, 2019, 40 (01) :297-304+314
[7]   不同坡角斜坡动力响应频谱特征研究 [J].
王文沛 ;
殷跃平 ;
李滨 ;
冯振 ;
闫金凯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 (01) :121-128
[8]   地形地貌对地震波放大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J].
周兴涛 ;
韩金良 ;
施凤根 ;
王昆 .
工程地质学报, 2014, 22 (06) :1211-1220
[9]   论滑坡地震力 [J].
殷跃平 ;
王文沛 .
工程地质学报, 2014, 22 (04) :586-600
[10]   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综述 [J].
张铎 ;
吴中海 ;
李家存 ;
蒋瑶 .
地质力学学报, 2013, 19 (03) :22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