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其生境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孙继英
彭光旭
胡波
付秀芹
颜亨梅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拟环纹豹蛛; RAPD; 遗传多样性; 环境因子;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7.0181
中图分类号
S476.2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对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和海南岛8个不同生境的拟环纹豹蛛种群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10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200~2 500 bp片段84条,其中多态性片段62条(占73.8%).表明种群存在明显多态现象.Shannon指数、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测定以及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177,而且种群内遗传变异(64.24%)大于种群间(35.76%);8个狼蛛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2426,变异范围为0.0753~0.3725,表明8个种群由于所处生境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异.多元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制约拟环纹豹蛛成为稻田优势种的主要因子是年平均气温和农药的长期施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83 / 10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利用RAPD-PCR技术分析东北地区16种小卷蛾的亲缘关系 [J].
刘延滨 ;
迟德富 ;
严善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5) :899-902
[2]   浙江省境内七子花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J].
李钧敏 ;
金则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5) :795-800
[3]   RAPD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进展 [J].
胡艳红 ;
迟德富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8) :1481-1486
[4]   福建不同生态类型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J].
肖天放 ;
曾显成 ;
吴其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879-882
[5]   光肩星天牛种群间及其近缘种遗传关系的RAPD研究(英文) [J].
安榆林 ;
王保德 ;
杨晓军 ;
林晓佳 ;
陈建东 ;
黄晓明 ;
Victor C.MASTRO .
昆虫学报, 2004, (02) :229-235
[6]   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J].
胡志昂 ;
王洪新 .
生态学报, 1998, (06) :3-12
[7]   拟环纹狼蛛的生物学研究 [J].
王洪全 ;
周家友 ;
刘贵匀 .
动物学报, 1982, (01) :69-79
[8]   Contrasting allozyme and RAPD variation in spider populations from patchy forest habitats [J].
Gurdebeke, S ;
Maelfait, JP ;
Backeljau, T .
GENETICA, 2003, 119 (01) :27-34
[9]  
The theory of genetic distance and evolution of human races[J] . Masatoshi Nei.The Japanese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 197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