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13
作者
林小云 [1 ,2 ]
覃军 [1 ,2 ]
聂婉 [1 ,2 ]
倪倩 [1 ,2 ]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卡因迪克地区;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以各要素的动态演化过程为主线,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源岩热演化、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典型油气藏解剖,厘清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卡因迪克地区原油可分为3类,分别源自侏罗系煤系地层、古近系湖相泥岩以及二者混源,以侏罗系油源为主。该地区主要接受了2期油气充注,分别距今10~8 Ma和2 Ma左右,第二期充注包含第一期充注所形成古油藏的调整。卡因迪克地区砂层主要受北部物源控制,与南部连通性差,油气在侧向上主要通过区域性不整合运移,断层是沟通深部油源及古油藏调整的关键因素。在断裂和背斜的双重控制下,油气藏类型以断控—挤压型背斜油气藏为主,成藏主控因素为沟通烃源的断层,成藏模式为混源、垂向运移为主、2期成藏、晚期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准噶尔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 [J].
况军 ;
齐雪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1) :5-9
[22]   准噶尔盆地南缘烃源岩生源特征及原油分类 [J].
郭春清 ;
沈忠民 ;
张林晔 ;
徐兴友 ;
孔祥星 ;
朱日房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57-262
[23]   油气输导体系的类型及配置关系 [J].
张卫海 ;
查明 ;
曲江秀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2) :118-120+185
[24]   油气成藏期次研究中有机包裹体方法存在问题探讨 [J].
曾治平 ;
王敏芳 ;
倪建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2, (Z1) :55-59
[25]   准噶尔盆地石南油气田成藏史分析 [J].
王屿涛 ;
徐长胜 ;
王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1) :3-5
[26]   我国大中型气田主要成藏模式及其分布规律 [J].
宋岩 ;
戴金星 ;
戴春森 ;
洪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499-503
[27]   对天然气、石油形成特征的一些认识 [J].
惠荣耀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0, (05) :8-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