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13
作者:
林小云
[1
,2
]
覃军
[1
,2
]
聂婉
[1
,2
]
倪倩
[1
,2
]
机构:
[1]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卡因迪克地区;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以各要素的动态演化过程为主线,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烃源岩热演化、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典型油气藏解剖,厘清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来源、成藏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卡因迪克地区原油可分为3类,分别源自侏罗系煤系地层、古近系湖相泥岩以及二者混源,以侏罗系油源为主。该地区主要接受了2期油气充注,分别距今10~8 Ma和2 Ma左右,第二期充注包含第一期充注所形成古油藏的调整。卡因迪克地区砂层主要受北部物源控制,与南部连通性差,油气在侧向上主要通过区域性不整合运移,断层是沟通深部油源及古油藏调整的关键因素。在断裂和背斜的双重控制下,油气藏类型以断控—挤压型背斜油气藏为主,成藏主控因素为沟通烃源的断层,成藏模式为混源、垂向运移为主、2期成藏、晚期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0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