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MMI模型分析杂交水稻基本性状的稳定性

被引:62
作者
刘文江
李浩杰
汪旭东
周开达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成都,四川温江,四川温江,四川温江
关键词
杂交水稻; AMMI模型; 稳定性; 基本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近年来生产上的 5个不育系和 9个恢复系配组成 4 5个 F1 ,进行 3地点试验 ;运用 AMMI模型对产量、穗粒性状等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各性状 G× E互作均达到显著水平 ;产量及大部分性状的变异以环境效应为主 ,其次是基因型效应 ,G× E互作效应最小 ;千粒重的环境效应和基因型效应相当。 (2 )互作效应的构成 ,即“线性作用 /非线性作用”的比例 ,因基因型和性状而不同。一些组合及性状以线性效应为主 ,另一些则是非线性效应为主。(3)高产与稳产不存在明显矛盾 ;选育产量较高、适应性又好的组合能够作到。 (4)借助参数 Di,AMMI模型可以对稳定性、适应性作准确、方便的评价 ;相对而言 ,回归模型缺少一个综合指标 ,分析结果不能得到精确、直观地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569 / 5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基于AMMI模型的品种稳定性分析 [J].
张泽 ;
鲁成 ;
向仲怀 .
作物学报, 1998, (03) :304-309
[2]   利用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模型对国际杂交水稻圃数据的分析 [J].
王磊 ;
曾列先 ;
余汉勇 ;
C.G.McLaren ;
R.C.Chaudhary .
中国水稻科学, 1997, (04) :198-204
[3]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J].
周开达 ;
马玉清 ;
刘太清 ;
沈茂松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403-407
[4]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的新进展 [J].
黄英姿 ;
毛盛贤 .
作物学报, 1992, (02) :1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