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演化对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影响

被引:55
作者
宋岩 [1 ]
赵孟军 [1 ]
柳少波 [1 ]
王红岩 [2 ]
陈振宏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煤层气; 构造演化; 富集程度; 抬升;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今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是聚煤盆地回返抬升和后期演化对煤层气保持和破坏的综合叠加结果.从构造演化的角落来看,煤层气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是煤层停止生气之后上覆“有效厚度”在地史上埋藏最小的时刻.中国除变质程度较低的含煤盆地外,绝大多数盆地都经历了回返抬升演化阶段,聚煤盆地回返抬升的时间早晚和长短及抬升的强度直接控制着煤层气藏的富集程度.聚煤盆地回返抬升后的构造演化对煤层气的富集程度也有重要影响.一直处于隆起剥蚀的地区,煤层气将不断散失;后期发生沉降的地区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但易造成煤层气饱和度的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决定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关键地质时期 [J].
赵孟军 ;
宋岩 ;
苏现波 ;
柳少波 ;
秦胜飞 ;
洪峰 .
天然气工业, 2005, (01) :51-54+165
[2]   中国高煤阶地区的煤层气勘探理论与实践 [J].
刘洪林 ;
赵国良 ;
王红岩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5) :411-414+421
[3]   煤层气成藏模拟技术及应用 [J].
王红岩 ;
刘洪林 ;
刘怀庆 ;
李贵中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4) :349-351
[4]   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构造控气特征研究 [J].
魏书宏 ;
韩少明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03) :30-31
[5]   华北地区煤层含气性影响因素探讨 [J].
王凤国 ;
李兰杰 ;
徐德红 .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88-90
[6]   淮南煤田构造热演化特征与煤层气资源的初步研究 [J].
李小明 ;
彭格林 ;
席先武 .
矿物学报, 2002, (01) :85-91
[7]   论韩城矿区煤层气的构造控制 [J].
王生全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1) :21-25
[8]   高煤级煤的煤层气开发潜力——以沁水煤田为例 [J].
张群 ;
李建武 ;
张新民 ;
宋生印 ;
员争荣 ;
张培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1, (06) :26-30
[9]   新集地区及外围煤层气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 [J].
席先武 ;
彭格林 ;
雷小青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03) :321-328
[10]   控制平顶山矿区煤层气赋存的构造与热演化史 [J].
崔崇海 ;
蔡一民 .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2000, (02)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