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被引:20
作者
王德芳
余林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虚拟社会关系; 虚拟交往动机; 虚拟社会关系的发展; 虚拟与现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C912.1 [个人(社会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1407 ;
摘要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social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62 / 4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学生网络交往心理机制分析 [J].
马宁 .
广西社会科学, 2005, (01) :190-192
[2]   大学生网络交往探析 [J].
刘龙洲 ;
颜柯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01) :108-110
[3]   从社会学视角解析虚拟社会交往 [J].
陈晓强 ;
胡新华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9) :22-25
[4]   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交往态度性别差异研究 [J].
邱杰 ;
张承业 .
中国学校卫生, 2003, (04) :305-306
[5]   网络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J].
郝文清 ;
吴远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5) :119-122
[6]   大学生网上交友态度与现实交往困难的调查分析 [J].
陈凌 .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2, (03) :8-9
[7]   网上交际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探析 [J].
赖海雄 ;
郭建中 .
中国电力教育, 2002, (01) :41-44+66
[8]   网络人际交往探析 [J].
陈志霞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11)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