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2009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毒源地分析

被引:6
作者
赵悦 [1 ]
吴璀献 [2 ]
朱旭东 [2 ]
蒋学辉 [3 ]
张孝羲 [1 ]
翟保平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农业部/教育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武义县粮油技术推广站
[3]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迁飞轨迹; 虫源地; 毒源区;
D O I
10.16380/j.kcxb.2011.08.007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2009年,浙江省境内首次出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且仅武义县有发病现象。因为该病毒病是一种虫媒病毒,且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主要传毒介体,所以本文通过白背飞虱灯下诱虫情况调查、迁飞轨迹模拟、天气学背景分析以及毒源地分析,阐释了2009年浙江省武义县发现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供毒源地分布情况,以及白背飞虱携毒的传递路径,并讨论了轨迹模拟中各生物学参数的设定方法,从而为剖析该病毒的宏观流行规律奠定科学基础。结果显示:(1)通过对白背飞虱迁入武义的主要虫源地与经鉴定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区域的叠加分析,明确了浙江武义的可能毒源地分布于两广、闽南、赣南四省区境内;(2)西南低空急流及偏南气流是白背飞虱将我国南方的病毒远距离传送到武义县境内的动力源;(3)白背飞虱随下沉气流和降雨在武义境内的集中降落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当地暴发的触发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949 / 9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危害趋势分析 [J].
周国辉 ;
张曙光 ;
邹寿发 ;
许兆伟 ;
周志强 .
植物保护, 2010, (02) :144-146
[2]   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J].
周国辉 ;
温锦君 ;
蔡德江 ;
李鹏 ;
许东林 ;
张曙光 .
科学通报, 2008, (20) :2500-2508
[3]   昆虫行为研究中日长的计算 [J].
翟保平 .
昆虫知识, 2004, (02) :178-184
[4]   白背飞虱飞行能力的研究 [J].
张建新 ;
张孝义 ;
罗卫华 .
昆虫知识, 1992, (02) :65-69
[5]   对我国白背飞虱的区划意见 [J].
胡国文 ;
谢明霞 ;
汪毓才 .
昆虫学报, 1988, (01) :42-49
[6]   白背飞虱飞翔活动的研究 [J].
刘芹轩 ;
张桂芬 .
昆虫知识, 1984, (06) :241-243
[7]   我国白背飞虱和褐稻虱迁飞路径的气流分析 [J].
汪毓才 ;
胡国文 ;
谢明霞 .
植物保护学报, 1982, (02) :73-82
[8]   褐飞虱及白背飞虱空中迁飞规律的研究 [J].
邓望喜 .
植物保护学报, 1981, (02) :73-82
[9]   白背飞虱迁飞规律的初步研究 [J].
全国白背飞虱科研协作组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05) :25-31
[10]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标记回收试验 [J].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
Nanjing Agicultural College ;
Institute of Protection ;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
Chenzhou Prefectur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
Hunan Province ;
Bureau of Agriculture ;
Guilin Prefecture ;
Guangxi Zhungzu Autonomous Region. .
生态学报, 1981, (01) :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