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与民族旅游:中国的实践

被引:29
作者
周大鸣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旅游; 可持续发展; 社会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30303 ;
摘要
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逐渐被民族旅游研究所借鉴和吸纳,但在中国民族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却往往处于"非主流"的境地。人类学要想在中国民族旅游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本学科的视角透视民族旅游,反思其进行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和参与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一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二是客观审视民族旅游对族群文化和族群关系的影响;三是科学考量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对当代旅游功利主义倾向的检视与批判 [J].
孙天胜 ;
曹诗图 .
旅游科学, 2006, (03) :1-5
[2]   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 [J].
杨振之 .
民族研究 , 2006, (02) :39-46+108
[3]   应用人类学与中国实践 [J].
周大鸣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6) :133-138+266
[4]   民族旅游与族群认同、传统文化复兴及重建——云南民族旅游开发中的“族群”及其应用泛化的检讨 [J].
杨慧 .
思想战线, 2003, (01) :41-44+79
[6]   人类学眼光:旅游与中国社会──以一次旅游与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为个案的评述和分析 [J].
徐新建 .
旅游学刊, 2000, (02) :62-69
[7]   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J].
王宁 .
社会学研究, 1999, (06) :93-102
[8]  
参与式社会评估[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周大鸣, 2005
[9]  
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M].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张晓萍主编, 2005
[10]  
东道主与游客[M]. 云南大学出版社 , (美)瓦伦·L.史密斯(ValeneL.Smith)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