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预处理方式对黄绵土结构及低吸力段持水性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王增丽 [1 ]
冯浩 [2 ]
方圆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秸秆; 氨化; 粉碎; 土壤结构; 持水性; 分形维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土柱模拟培养试验,对比研究秸秆经过粉碎、氨化预处理及与无机土壤改良剂(硫酸钙)混合配施对黄绵土结构及低吸力段持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粉碎、氨化预处理及与土壤改良剂配施后能显著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降低土壤结构分形维数。其中粉碎氨化秸秆对提高土壤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迟效性。秸秆经过不同预处理后施入土壤使土壤孔隙连通性降低,并随着秸秆的分解得到改善。其中长秸秆对土壤孔隙连通性改善作用较粉碎秸秆差。试验表明,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结构评价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FD与低吸力段土壤孔隙分形维数Dp之间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0。FD与Dp两者结合分析可定量描述不同预处理秸秆对土壤结构、低吸力段持水特性的动态影响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2+72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解文艳 ;
樊贵盛 ;
周怀平 ;
关春林 ;
杨振兴 .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42 (11) :60-67
[2]   施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对盐化潮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邵玉翠 ;
任顺荣 ;
廉晓娟 ;
曾秀文 ;
贺宏达 .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07) :285-289
[3]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及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 [J].
王珍 ;
冯浩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6) :224-228+251
[4]   土壤改良剂对黄绵土持水性能的改良效应研究 [J].
曹丽花 ;
刘合满 ;
赵世伟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1) :133-137+141
[5]   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J].
李爱宗 ;
张仁陟 ;
王晶 .
土壤通报, 2008, (03) :480-484
[6]   秸秆还田和腐熟有机肥对水稻土培肥效果对比分析 [J].
杨志臣 ;
吕贻忠 ;
张凤荣 ;
肖小平 ;
刘沫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3) :214-218
[7]   黄土高原地区几种土壤的水分状况与能量水平 [J].
马爱生 ;
刘思春 ;
吕家珑 ;
权定国 ;
郭文龙 ;
赵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1) :117-120
[8]   覆盖作物对土壤物理特性及旋耕作业的影响分析 [J].
辜松 ;
刘立意 ;
小松崎将一 ;
森泉昭治 ;
不详 .
农业机械学报 , 2005, (05) :41-44+56
[9]   土壤结构改良剂对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J].
潘英华 ;
雷廷武 ;
张晴雯 ;
刘纪根 ;
夏卫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4) :37-39
[10]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的分形模拟 [J].
黄冠华 ;
詹卫华 .
水科学进展, 2002, (01)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