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动态

被引:19
作者
谷艳芳 [1 ]
胡楠 [2 ]
丁圣彦 [1 ]
张丽霞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生态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2]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杂草; 群落; 功能群; 土地利用方式; 生物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2005年春、秋两季对开封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地,葡萄地,弃耕地中杂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各杂草群落中物种相似系数、物种相对多度分布、功能群相对多度和生物多样性。杂草功能群分为单子叶短期生植物(MA)、双子叶短期生植物(DA)、单子叶多年生植物(MP)及双子叶多年生植物(DP)4个功能类群。调查共记录杂草种类71种,隶属27个科;春季51种、共同种7个,秋季36种、共同种8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杂草群落相似系数春季各群落间0.30.5,秋季玉米地-大豆地、秋葡萄地-弃耕地最高,分别是0.73和0.70;季节间小麦地与秋季各杂草群落间相似系数小于0.1。春、秋季弃耕地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曲线下降缓慢,常见种和偶见种多、相对多度分配分别占61.32%和47.09%;小麦地、玉米地、大豆地和葡萄地优势种突出。春季DA功能群占优势,小麦地高达81.06%;MP功能群较少,小麦地缺少MP。秋季玉米地和大豆地杂草功能群分布较均衡,葡萄地以DA和MP为主、分别为42.34%和42.64%;弃耕地MA、DA和MP平均,为33.63、31.07和30.25%。多样性指数为春、秋季弃耕地最高1.76和1.72,玉米、大豆地次之为1.55和1.52,春、秋葡萄地1.49、1.30,小麦地最低1.12。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杂草群落种群构成不同,功能群相对多度分配格局以免耕农田玉米地、大豆地和葡萄地杂草功能群分布均衡;功能群季节变化明显,趋势为MP上升,DA下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多样性等级为小麦地<葡萄地<大豆地和玉米地<弃耕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359 / 13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田间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 [J].
尹力初 ;
蔡祖聪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3) :57-59
[2]   不同作物轮作制度对土壤杂草种子库特征的影响 [J].
魏守辉 ;
强胜 ;
马波 ;
韦继光 .
生态学杂志, 2005, (04) :385-389
[3]   长期不同施肥对玉米田间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尹力初 ;
蔡祖聪 .
土壤通报, 2005, (02) :220-222
[4]   江苏南部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 [J].
王开金 ;
强胜 .
生物数学学报, 2005, (01) :107-114
[5]   种植制度对江苏省棉田杂草群落影响的研究 [J].
强胜 ;
沈俊明 ;
张成群 ;
邵耕耘 ;
胡金良 ;
王凤良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3, (02) :278-282
[6]   江苏省棉区棉田杂草群落发生分布规律的数量分析 [J].
强胜 ;
胡金良 .
生态学报, 1999, (05) :117-121
[7]  
Antonio DiTommaso,L. W. Aarssen.Resource manipulations in natural vegetation: a review[J].Vegetatio,1989(1)
[8]   STRUCTURAL-CHANGES OF WEED COMMUNITIES AND POPULATIONS [J].
MAHN, EG .
VEGETATIO, 1984, 58 (02) :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