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多年生草地的保水固土效益

被引:6
作者
杨帆
潘成忠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草地; 径流量; 产沙量; 降雨类型;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6.02.05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目的]探究草被在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降雨类型下的保水固土效益,为黄土区进一步开展生物水保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辛店沟平沟墕苜蓿、草木樨和农地标准径流场1956—1960年汛期总降雨和汛期40场次降雨产流产沙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各观测年汛期总径流量和总产沙量大小顺序均为:牧草地<农地,以农地为参照,苜蓿和草木樨径流场减水效益分别为20%83%和11%88%,二者减沙效益基本保持在50%以上;(2)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以次降雨量和最大30分钟雨强(I30)为聚类条件,将40场次降雨事件划分为雨量大雨强低的Ⅰ型、雨量小雨强大的Ⅲ型以及中等雨量中等雨强Ⅱ型。各径流场在Ⅲ雨型下产流产沙量最大,两种牧草地在Ⅱ雨型下减水效益最佳;(3)两种牧草地减水减沙效益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而变化,且各径流场减水减沙效益主要受Ⅲ雨型影响,该雨型下牧草地减水效益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减沙效益随生长年限先减小后增加。[结论]两种牧草均具有较好的减水减沙效益,而其减水减沙效益与雨型具有密切关系,不同时期,草地减水减沙效益并非同步。
引用
收藏
页码:300 / 3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降雨类型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J].
晏清洪 ;
原翠萍 ;
雷廷武 ;
雷启祥 ;
张满良 ;
苏广旭 .
农业机械学报, 2014, 45 (02) :169-175
[2]   黄土丘陵区撂荒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理化性质 [J].
李强 ;
刘国彬 ;
许明祥 ;
张正 ;
孙会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0) :153-159
[3]   黄土高塬沟壑区两种牧草蓄水保土效果试验 [J].
闫晓玲 .
人民黄河, 2012, 34 (04) :81-83
[4]   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J].
李广 ;
黄高宝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1) :85-90
[5]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侵蚀性研究 [J].
曾光 ;
杨勤科 ;
姚志宏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01) :6-9+38
[6]   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土壤养分效应 [J].
戴全厚 ;
刘国彬 ;
薛萐 ;
翟胜 ;
李小利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2) :61-64+77
[7]   不同草带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J].
字淑慧 ;
吴伯志 ;
段青松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41-44
[8]   牧草对坡面侵蚀动力参数的影响 [J].
潘成忠 ;
上官周平 .
水利学报, 2005, (03) :371-377
[9]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 [J].
李蕾 ;
刘黎明 ;
谢花林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161-163+167
[10]   植被保持水土的基本规律和总结 [J].
吴钦孝 ;
赵鸿雁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4) :1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