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 条
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土壤养分效应
被引:35
作者:
戴全厚
[1
]
刘国彬
[2
]
薛萐
[2
]
翟胜
[3
]
李小利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林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3]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侵蚀环境;
退耕撂荒地;
水稳性团聚体;
养分状况;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7.02.016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研究了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迅速提高,在退耕撂荒的第一个10年,水稳性团聚体增大约253.45%。随着退耕撂荒年限的延长,其增大幅度趋缓,第10~50年,水稳性团聚体仅增大16.42%,之后增大幅度更加缓慢,接近一个稳定的水平。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侵蚀环境退耕地撂荒后土壤中>0.25mm水稳性团聚体与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磷、碳酸钙、微生物量(C,N,P)、CEC关系密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而与速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要保持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土壤良好的结构状况,必须坚持长期封禁,维持土壤有机碳变化处于平衡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77
+77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