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岩溶山区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27
作者:

李阳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魏朝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谢德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高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2]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植被破坏;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C-D试剂浸提和浸泡振荡处理两种方法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变化情况。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到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组成和质量,而且对表层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壤团聚体特征均有较大影响。土壤中游离氧化铁铝对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也表现显著,但浸泡振荡处理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下降大于C-D试剂浸提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 112 - 115罗海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宋光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何腾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刘元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钱晓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2] 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 2004, (04) : 618 - 62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壤质量退化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4, (03) : 230 - 233袁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刘元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何腾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贵州大学生物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 [4] 广西弄拉岩溶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主要土壤因子及溶蚀率对比研究[J]. 生态学报, 2004, (06) : 1131 - 1139李恩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蒋忠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曹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姜光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邓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5] 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及表生植被某些特性变异与石漠化的相关性[J]. 土壤学报, 2004, (02) : 196 - 202李阳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德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魏朝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6] 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3, (10) : 2176 - 2183彭新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实验室张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实验室赵其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实验室
- [7] 土地利用对岩溶山地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J]. 山地学报, 2003, (01) : 41 - 49李阳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高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魏朝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谢德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8] 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5) : 451 - 455李阳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谢德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魏朝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周宝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4) : 122 - 125李阳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谢德体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10]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中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变化[J]. 土壤通报, 2000, (05) : 193 - 195+241李恋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潘根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张旭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