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

被引:57
作者
刘秉华
杨丽
不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小麦的Mδ2基因和Rht10基因; 紧密连锁; “矮败”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我国发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它的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原基因符号为Ta1)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一个遗传改良工具已广泛用于我国的小麦育种实践.矮变一号是陕西省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小麦品种矮秆早中选出的矮秆天然突变体,是小麦的重要矮源之一.遗传研究表明,矮变一号的矮秆性受显性单基因Rht10控制,该基因也位于4D染色体短臂上.为了拓宽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它的应用效能,我们以矮秆为标记性状,开展了太谷核不育小麦附加标记性状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0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小麦Rht10基因与Ms2基因关系的遗传分析 [J].
刘秉华 ;
杨丽 .
遗传, 1988, (04) :1-3
[2]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Tal的染色体组定位及端体分析 [J].
刘秉华 ;
邓景扬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6, (02) :157-166
[3]   矮变一号小麦株高遗传的单体分析 [J].
王玉成 ;
薛秀庄 ;
唐国顺 ;
王秋英 .
作物学报, 1982, (03) :193-198+221
[4]   小麦“矮变一号”矮秆遗传的初步分析 [J].
陆维忠 ;
赵寅槐 ;
冯晓棠 ;
邹明烈 .
作物学报, 1982, (01) :65-67
[5]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98
[6]   小麦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2—2—3”的研究及其利用 [J].
王琳清 ;
程俊源 ;
施巾帼 ;
高忠丽 .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0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