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天津夏季地面O3浓度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
被引:23
作者
:
姚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姚青
樊文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樊文雁
黄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黄鹤
孙玫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孙玫玲
刘爱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刘爱霞
机构
:
[1]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来源
: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年
/ 18卷
/ 01期
基金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
臭氧;
前体物;
气象因素;
天津;
D O I
:
10.16258/j.cnki.1674-5906.2009.01.026
中图分类号
:
X515 [光化学烟雾];
学科分类号
:
0706 ;
070602 ;
摘要
:
臭氧是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前体物(NO、NO2和CO)和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利用2008年夏季天津城区地面大气O3、相关前体物和气象因素等观测数据,研究了O3浓度水平和时间变化规律,重点分析了7月3日—8月5日O3与NO、NO2和CO等前体物及气象因素(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津城区夏季O3存在一定的污染,超标时段多发生在13:00—19:00,这一时段对应高温、低湿、大风的天气条件;NO、NO2和CO作为O3的前体物,昼间其浓度与O3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夜间相互作用较为复杂,相关性显著降低;气象因素对O3浓度影响明显,高温、低湿利于光化学反应的进行,O3浓度与风速呈正相关表明可能有外来源的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环境化学.[M].戴树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大气化学.[M].王明星 著.气象出版社.1991,
[3]
北京大气中CO体积分数与风速关系
[J].
安俊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安俊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跃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扬
;
申双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申双和
.
生态环境,
2008,
(01)
:153
-157
[4]
北京大气中SO2、NOx、CO和O3体积分数变化分析
[J].
安俊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安俊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跃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昕
;
漏嗣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漏嗣佳
;
银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银燕
;
申双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申双和
.
生态环境,
2007,
(06)
:1585
-1589
[5]
北京大气中NO、NO2和O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J].
安俊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安俊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跃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扬
;
申双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申双和
;
石立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石立庆
.
环境科学,
2007,
(04)
:4706
-4711
[6]
上甸子本底站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刘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刘洁
;
张小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张小玲
;
张晓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张晓春
;
汤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汤洁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4)
:19
-25
[7]
夏季城市大气O3浓度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J].
单文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单文坡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殷永泉
;
杜世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杜世勇
;
闫怀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闫怀忠
;
吕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吕波
;
侯鲁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侯鲁健
.
环境科学,
2006,
(07)
:1276
-1281
[8]
北京夏季近地层臭氧垂直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观测研究
[J].
任丽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北京
任丽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非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德刚
;
王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北京
王玮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
(04)
:429
-435
[9]
北京夏季O3垂直分布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
[J].
任丽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空气质量与气溶胶研究室
任丽红
;
胡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空气质量与气溶胶研究室
胡非
;
王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空气质量与气溶胶研究室
王玮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166
-174
[10]
城市臭氧浓度分布特征
[J].
殷永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殷永泉
;
李昌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昌梅
;
马桂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桂霞
;
崔兆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崔兆杰
.
环境科学,
2004,
(06)
:16
-20
←
1
2
→
共 12 条
[1]
环境化学.[M].戴树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大气化学.[M].王明星 著.气象出版社.1991,
[3]
北京大气中CO体积分数与风速关系
[J].
安俊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安俊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跃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扬
;
申双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申双和
.
生态环境,
2008,
(01)
:153
-157
[4]
北京大气中SO2、NOx、CO和O3体积分数变化分析
[J].
安俊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安俊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跃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昕
;
漏嗣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漏嗣佳
;
银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银燕
;
申双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申双和
.
生态环境,
2007,
(06)
:1585
-1589
[5]
北京大气中NO、NO2和O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J].
安俊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安俊琳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跃思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昕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扬
;
申双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申双和
;
石立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系
石立庆
.
环境科学,
2007,
(04)
:4706
-4711
[6]
上甸子本底站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刘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刘洁
;
张小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张小玲
;
张晓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张晓春
;
汤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汤洁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4)
:19
-25
[7]
夏季城市大气O3浓度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J].
单文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单文坡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殷永泉
;
杜世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杜世勇
;
闫怀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闫怀忠
;
吕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吕波
;
侯鲁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侯鲁健
.
环境科学,
2006,
(07)
:1276
-1281
[8]
北京夏季近地层臭氧垂直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观测研究
[J].
任丽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北京
任丽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胡非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德刚
;
王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北京
王玮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
(04)
:429
-435
[9]
北京夏季O3垂直分布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
[J].
任丽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空气质量与气溶胶研究室
任丽红
;
胡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空气质量与气溶胶研究室
胡非
;
王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空气质量与气溶胶研究室
王玮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166
-174
[10]
城市臭氧浓度分布特征
[J].
殷永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殷永泉
;
李昌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昌梅
;
马桂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马桂霞
;
崔兆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崔兆杰
.
环境科学,
2004,
(06)
:16
-2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