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双边贸易的规模效应研究:一个引力模型的扩展应用

被引:24
作者
丁剑平 [1 ]
刘敏 [2 ]
机构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
[2]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引力模型; 规模效应; 汇率传递; 中欧贸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本文运用在贸易成本中加入规模效应的引力模型,通过基于HS分类的行业对中欧双边贸易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从欧盟的进口中,有67%的行业(对应约80%进口量)呈现规模经济特征。整体上,在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中,有33%的行业(对应约62%出口量)呈现规模经济特征,但总量上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已不具备规模经济特征。具体来看,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机电设备具有较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表明在该行业中国对欧贸易仍然具有发展空间。此外,比较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中欧贸易发现,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失,而进口的规模经济效应保持不变。将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与欧盟的双边贸易进行回归和比较之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对欧洲出口时,贸易成本具备规模经济特征,面临相对宽松的贸易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23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引力模型重新推导的双边国际贸易检验 [J].
罗来军 ;
罗雨泽 ;
刘畅 ;
Saileshsingh Gunessee .
世界经济, 2014, 37 (12) :67-94
[2]   纳入产品质量的中国进口贸易利得估算 [J].
陈勇兵 ;
赵羊 ;
李梦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12) :101-115
[3]   东亚区域内最终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研究 [J].
韩金红 .
世界经济研究, 2013, (02) :80-86+89
[4]   地理距离通过何种途径减少了贸易流量 [J].
施炳展 ;
冼国明 ;
逯建 .
世界经济, 2012, 35 (07) :22-41
[5]   中国进口种类增长的福利效应估算 [J].
陈勇兵 ;
李伟 ;
钱学锋 .
世界经济, 2011, (12) :76-95
[6]   “母市场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面板数据的证据 [J].
祁飞 ;
李慧中 .
财经研究, 2011, 37 (03) :93-103
[7]   引力模型、边界效应与中国区域间贸易:基于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行伟波 ;
李善同 .
国际贸易问题, 2010, (10) :32-41
[8]   东亚零部件贸易影响因素及特点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测算(1992~2006) [J].
陈静 ;
Somnath Sen ;
胡昭玲 ;
白雪飞 .
世界经济, 2009, 32 (11) :83-96
[9]   进口国制度安排与高技术产品出口: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 [J].
潘向东 ;
廖进中 ;
赖明勇 .
世界经济, 2005, (09) :3-16+80
[10]   试析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东盟区内贸易的影响 [J].
陈雯 .
世界经济, 2002, (12) :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