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分水后额济纳绿洲生态恢复的遥感定量测算

被引:7
作者
杨何群
刘勇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遥感; 生态恢复; 水资源; 额济纳绿洲;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6.04.005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2000,2003年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遥感和GIS技术,据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结合土地覆盖/利用转移矩阵,剖析了黑河分水3年来额济纳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变化、空间变化、质量变化等特征,对分水前后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水资源驱动下额济纳绿洲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确有好转,各植被覆盖类型面积均有扩展,总计增长11.9%;植被覆盖度提高,盖度集中区间迁移趋向主要由[0.0,0.05]转换至[0.05,0.30],比例为13%;空间演变为绿洲外围的低覆盖度植被大量生长,绿洲三角洲枯败的荒漠河岸林植被恢复生机,大面积水域重现;河流廊道区恢复效果好于外围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M].史培军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2]   民勤荒漠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 [J].
李有斌 ;
王刚 .
兰州大学学报, 2006, (01) :44-49
[3]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研究 [J].
牛宝茹 ;
刘俊蓉 ;
王政伟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5, (01) :27-30
[4]   黑河调水对下游生态环境恢复效果的卫星遥感监测分析 [J].
郭铌 ;
梁芸 ;
王小平 .
中国沙漠, 2004, (06) :80-84
[5]   2000年来黑河中下游水土资源利用与下游环境演变 [J].
肖生春 ;
肖洪浪 ;
宋耀选 ;
周茅先 ;
罗芳 .
中国沙漠, 2004, (04) :27-30
[6]   县域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河西走廊肃州绿洲为例 [J].
蒙吉军 ;
李正国 ;
吴秀芹 .
兰州大学学报, 2004, (03) :89-94
[7]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现代荒漠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J].
李森 ;
李凡 ;
孙武 ;
李保生 .
地理科学, 2004, (01) :61-67
[8]   过去21a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与模拟 [J].
马明国 ;
董立新 ;
王雪梅 .
冰川冻土, 2003, (02) :232-236
[9]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策 [J].
吴丽芝 ;
姚云峰 ;
董智 ;
高启晨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13-18
[10]   黑河下游地下水变化规律及其生态影响 [J].
杨国宪 ;
何宏谋 ;
杨丽丰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02)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