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域近地层风能资源的气候变异和下垫面人为改变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李艳 [1 ,2 ]
王元 [1 ]
储惠芸 [1 ]
汤剑平 [1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气象局
关键词
风能; 气候变异; 下垫面人为改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研究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我国近地层风能蕴藏的气候变化以及下垫面人为改变对其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风电发展的长期规划和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代表性较好的全国600多个地面站的40a的常规风速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1960~1999年的10m高程的40a的再分析资料,根据Kalnay和Cai在诊断和估算下垫面人为改变对地面气温变化贡献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由地面器测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风能密度十年变化趋势之差异,提出了由于下垫面的人为改变所引起的我国陆域风能蕴藏长期变化的量级估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a来,我国年平均风速序列保持整体上减弱的气候变化趋势,并且逐年降低的现象在中国陆域普遍存在;由于下垫面人为改变的影响,导致了我国近地层风能密度以减弱的十年变化趋势为主,并且使得我国区域平均的风能密度的十年变化趋势值达?3.84W·m?2/10a,接近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引起的风能密度的十年减弱趋势值(-4.51W·m-2/10a).
引用
收藏
页码:2646 / 26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近地层风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J].
李艳 ;
王元 ;
汤剑平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80-291
[2]   NCEP/NCAR再分析风速、表面气温距平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 [J].
施晓晖 ;
徐祥德 ;
谢立安 .
气象学报, 2006, (06) :709-722
[3]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边界层风场结构影响的研究 [J].
彭珍 ;
胡非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6) :1608-1615
[4]   中国近代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J].
李巧萍 ;
丁一汇 ;
董文杰 .
气象学报, 2006, (03) :257-270
[5]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 [J].
季崇萍 ;
刘伟东 ;
轩春怡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69-77
[6]  
北京城市热岛“尺度”变化与城市发展[J]. 于淑秋,卞林根,林学椿.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7]   河北省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区域地表平均气温序列的影响 [J].
刘学锋 ;
于长文 ;
任国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63-770
[8]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J].
任国玉 ;
郭军 ;
徐铭志 ;
初子莹 ;
张莉 ;
邹旭凯 ;
李庆祥 ;
刘小宁 .
气象学报, 2005, (06) :942-956
[9]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区域温度序列的影响 [J].
初子莹 ;
任国玉 .
气象学报, 2005, (04) :152-158
[10]   近40 a中国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同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变化的关系 [J].
左洪超 ;
李栋梁 ;
胡隐樵 ;
鲍艳 ;
吕世华 .
科学通报, 2005, (11) :112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