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的益贫式增长: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11
作者
谢超峰 [1 ,2 ]
范从来 [2 ]
王泽亚 [3 ]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2]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3] 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益贫式增长; 涓滴效应; 发达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6 [人民生活状况];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我国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的演进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是能实现益贫式增长。以五等分的城镇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实际人均消费对江浙沪三地经济增长的益贫效果测算发现,若按照贫困发生率来看,长三角城镇地区经济增长无论是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以人均消费计算都具有益贫性,但以消费衡量的益贫性低于以收入衡量的益贫性,间接说明在发达地区存在支出型贫困问题。若以贫困广度和深度为指标,发现在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低收入人群方面,经济发达地区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发达地区要更好实现益贫式增长,各地方政府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注重宏观经济政策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8+157 +15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城市低保政策的瞄准有效性和反贫困效果 [J].
杨穗 ;
高琴 ;
李实 .
劳动经济研究, 2015, 3 (03) :52-78
[2]   洛伦兹曲线模型研究综述和最新进展 [J].
颜节礼 ;
王祖祥 .
统计与决策, 2014, (01) :34-39
[3]   中国经济增长的益贫性评价——基于PEGR方法和微观数据的实证 [J].
韩秀兰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 28 (02) :37-41
[5]   中国多维度益贫式增长的测度及其潜在来源分解研究 [J].
周华 ;
李品芳 ;
崔秋勇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5) :37-50
[6]   通货膨胀、不平等与亲贫式增长——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J].
张克中 ;
冯俊诚 .
管理世界, 2010, (05) :27-33+74
[7]  
公共政策、减贫与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5~2006年中国各省转移支付的分析[J]. 卢现祥,徐俊武.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9(02)
[8]   贫困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测度的参数与非参数方法 [J].
康璞 ;
蒋翠侠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5) :120-131+157
[9]   中国城镇贫困的变化趋势和模式:1988—2002 [J].
夏庆杰 ;
宋丽娜 ;
Simon Appleton .
经济研究, 2007, (09) :96-111
[10]   中国的经济增长、贫困减少与政策选择 [J].
林伯强 .
经济研究, 2003, (12) :15-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