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南北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55
作者
韦沁 [1 ]
曲建升 [1 ,2 ]
白静 [1 ]
李恒吉 [1 ,2 ]
刘莉娜 [1 ]
徐丽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强度; Theil指数; Kaya恒等式; 区域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为探究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南北区域的差异性,根据1999—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基于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农药、化肥、农膜、农业灌溉、农业机械等主要农业投入碳源,对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利用卡雅(Kaya)恒等式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泰尔(Theil)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人口整体减少等因素会抑制农业碳排放量增长,而农业经济发展会增加农业碳排放量。(2)从空间分布来看,总体上北方农业碳排放量大于南方地区,单位面积碳排放呈总体上升趋势,单位产值碳排放呈总体下降趋势。从区域内部来看,Theil指数显示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其中南方农业碳排放强度差异高于北方。在南北区域中沿海地区内差异逐渐减小,西北和西南地区内差异逐渐增大。最后,跟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18 / 3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粮食生产补贴政策评价研究[D]. 张慧琴.沈阳农业大学 2016
[12]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碳足迹测算分析及启示[A]. 柯水发,董雪,赵铁蕊,陈章纯.绿色发展与管理创新——第七届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论坛论文集[C]. 2013
[13]  
A synthe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net carbon flux in agriculture: comparing tillage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 Tristram O West,Gregg Marland.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 2002 (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 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 中国经济出版社 . 2013
[15]   我国农业灾害情况的统计及其风险估测 [J].
钟子英 ;
陈德萍 ;
官华平 ;
周建农 .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2) :14-16
[16]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基于LMDI模型 [J].
李国志 ;
李宗植 .
农业技术经济, 2010, (10) :66-72
[17]   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对比分析 [J].
智静 ;
高吉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3) :429-434
[18]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J].
李二玲 ;
覃成林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2, (04) :76-78
[19]   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化研究 [J].
陈龙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2)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