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治理机制变迁及中国的参与战略研究

被引:27
作者
孙凯 [1 ,2 ]
郭培清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北极治理; 北极理事会; 北极条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62 [北极];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030207 ;
摘要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急剧变化导致国际社会"重新发现北极",这些变化包括由气候变化导致的北极冰融、北极在大国战略中重要性的提升以及北极地区在北极周边国家国内政治经济中地位的提升等。为应对北极地区日益增强的挑战,必须加强北极治理机制的能力,这包括整合多层面的北极治理机制,对北极理事会进行改革,以及加强其他国际机构在北极治理方面的效力等。北极问题具有其内在的国际属性,北极国家必需采取更为开放的姿态吸纳所有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方可实现北极事务的有效治理。中国在北极拥有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所规定的权益,应积极地多渠道参与北极治理机制的建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极法律问题的气候变化视野 [J].
刘惠荣 ;
陈奕彤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3) :1-5
[2]   北极环境治理中的软法因素:以北极环境保护战略为例 [J].
董跃 ;
陈奕彤 ;
李升成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1) :17-22
[3]   大国战略指北极 [J].
郭培清 .
瞭望, 2009, (27) :64-64
[4]   摩尔曼斯克讲话与北极合作——北极进入合作时代 [J].
郭培清 ;
田栋 .
海洋世界, 2008, (05) :67-73
[5]   北极很难走通“南极道路” [J].
郭培清 .
瞭望, 2008, (15) :64-64
[6]   北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J].
孙凯 ;
郭培清 .
海洋世界, 2008, (03) :64-69
[7]   北极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J].
寒江 .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4, 33 (07) :456-456
[8]  
应对北极门罗主义的挑战[J]. 郭培清.瞭望. 2011 (42)
[9]  
北极问题研究[M]. 海洋出版社 , 《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 2011
[10]  
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M]. 时事出版社 , 陆俊元,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