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家兔穴位后循经皮肤温度及组织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16
作者
谭连红
马春红
张栋
王淑友
马惠敏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温灸; 循经组织温度; Ca2+-ATP酶; Mg2+-ATP酶;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7.05.010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研究循经温度形成的现象与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能量代谢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7只,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温灸左后肢外侧"后三里"、右后肢内侧"阴陵泉"穴诱发胃经和脾经出现的温度变化。选取温灸后循经出现温度较高部位(高温区)的组织,用酶学方法测定Ca2+、Mg2+-ATP酶活性,并与非高温区(对照区)组织比较。结果:温灸家兔"后三里""阴陵泉"穴循经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右后肢内侧(足太阴脾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区组织(P<0.05);左后肢外侧(足阳明胃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亦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温灸后,双后肢循经高温区组织Ca2+-ATP酶活性较对照区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家兔足太阴脾经循经出现温度较高组织的Mg2+-ATP酶活性较非高温区增强,可能导致外周ATP释放能量的功能活动加强,从而促使组织能量代谢旺盛。2)家兔循经温度较高组织的Ca2+-ATP酶活性未见明显改变,提示Ca2+-ATP酶活性在循经高温区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30 / 3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温灸诱发循经高温线形态学和组织酶化学相关机制研究
    孙志波
    张栋
    罗明富
    [J]. 针刺研究, 2005, (02) : 102 - 105+108
  • [2] 家兔循经组织不同温度改变对Na+/K+-ATP酶活性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
    马春红
    谭连红
    赵湘杰
    张栋
    王淑友
    付卫星
    [J]. 针刺研究, 2002, (03) : 220 - 223
  • [3] 家兔循经组织温度变化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关系
    马春红
    谭连红
    赵湘杰
    王淑友
    马惠敏
    张栋
    [J]. 针刺研究, 2002, (02) : 149 - 151
  • [4]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张栋
    付卫星
    王淑友
    马惠敏
    王援朝
    [J]. 中国针灸, 2000, (06) : 29 - 33
  • [5]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张栋
    付卫星
    王淑友
    魏正岫
    王凤玲
    [J]. 针刺研究, 1996, (03) : 63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