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

被引:32
作者
刘述锡
樊景凤
王真良
机构
[1]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甲藻; 细胞丰度; 多样性指数; 北黄海;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3.07.008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9年5月21日—12月7日北黄海浮游植物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丰度及其分布、生物多样性等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站位聚类分析手段对北黄海浮游植物做区域划分。结果表明,4个航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22属56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广温广盐性种为主。硅藻门种类数最多45种,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为12种,其次为角毛藻属9种;甲藻门10种,种类数最多的是角藻属4种;金藻门1种。4个航次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3~18 103.5×104cells.m-3,平均为542.4×104cells.m-3。浮游植物丰度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2105.1×104cells.m-3)>秋季(29.4×104cells.m-3)>夏季(25.5×104cells.m-3)>春季(9.7×104cells.m-3)。4个航次浮游甲藻细胞丰度介于未检出~80.5×104cells.m-3,平均为6.9×104cells.m-3,浮游甲藻细胞丰度按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13.9×104cells.m-3)>秋季(8.5×104cells.m-3)>冬季(2.8×104cells.m-3)>春季(2.3×104cells.m-3)。北黄海重要优势种是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较为重要优势种有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大角角藻(Ceratium macroceros)、梭角藻(Ceratium fusus)、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季节优势种是圆筛藻spp.(Coscinodiscus spp.)、聚生角毛藻(Chaetoceros socialis)和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是2.024和0.636,二者分布共同特征是北黄海南部海域和丹东鸭绿江口外部海域较低。站位聚类分析表明北黄海浮游植物种类地区划分主要分为3个区域:鸭绿江口区、中部区和西部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173 / 11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2011年秋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附视频 [J].
郭术津 ;
孙军 ;
张辉 ;
翟惟东 .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3, (01) :22-29
[2]   北黄海近岸海域叶绿素a浓度季节分布特征附视频 [J].
刘述锡 ;
孙钦帮 ;
陈素梅 ;
崔金元 .
海洋环境科学, 2011, (04) :528-532
[3]   2006年冬季北黄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J].
杜秀宁 ;
刘光兴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 31 (05) :132-147
[4]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J].
孙翠慈 ;
王友绍 ;
孙松 ;
张凤琴 .
生态学报, 2006, (12) :3948-3958
[5]   黄海北部近岸的浮游甲藻生态 [J].
董婧 ;
刘海映 ;
毕远溥 ;
蒋双 ;
王文波 ;
李培军 .
海洋水产研究, 2002, (04) :46-50
[6]   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J].
王俊 .
海洋水产研究, 2001, (01) :56-61
[7]   黄海北部近岸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分析 [J].
董婧 ;
李培军 ;
刘悦 ;
王鉴 .
水产科学, 1999, (05) :12-15
[8]   长海县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 [J].
王鉴,李桂珍,王秀艳 .
水产科学, 1995, (02) :23-27
[9]   渤海、黄海浮游植物生态的研究 [J].
俞建銮 ;
李瑞香 .
黄渤海海洋, 1993, (03) :52-59
[10]   黄海的浮游植物 [J].
黄文祥 ;
沈亮夫 ;
朱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4, (03)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