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免耕对小麦/玉米农田玉米还田秸秆腐解的影响

被引:52
作者
江晓东 [1 ,2 ]
迟淑筠 [3 ]
王芸 [2 ]
宁堂原 [2 ]
李增嘉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用气象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学院
[3]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关键词
秸秆; 分解; 纤维素; 秸秆腐解速率; 秸秆还田; 耕作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高产灌溉条件下土壤耕作模式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的影响,在山东龙口采用4种土壤耕作模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耙耕秸秆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进行了一年两季田间试验,测定了秸秆腐解率、秸秆腐解速率和秸秆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秸秆腐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旋耕秸秆还田和耙耕秸秆还田两种少耕模式和常规耕作秸秆还田模式的秸秆腐解率、平均秸秆腐解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少耕模式并不因减少耕作程序而降低作物秸秆在田间的腐解。免耕模式的秸秆腐解率和腐解速度显著低于以上3种耕作模式,经过小麦和玉米两个生长季节后仍有37.78%的玉米秸秆剩余,而且秸秆中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0.69%,腐解质量差,会对下年作物的出苗产生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麦稻两熟地区不同埋深对还田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 [J].
刘世平 ;
陈文林 ;
聂新涛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1049-1053
[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 [J].
王芸 ;
李增嘉 ;
韩宾 ;
史忠强 ;
宁堂原 ;
江晓东 ;
郑延海 ;
白美 ;
赵建波 .
生态学报, 2007, (08) :3384-3390
[3]   稻麦两熟条件下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效用分析 [J].
刘世平 ;
聂新涛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7) :48-51
[4]   玉米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 [J].
李少昆 ;
王克如 ;
冯聚凯 ;
谢瑞芝 ;
高世菊 .
作物学报, 2006, (03) :463-465+478
[5]   化学处理和微生物混合培养对水稻秸秆腐解和组分变化的影响 [J].
徐勇 ;
沈其荣 ;
钟增涛 ;
陈湘淮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01) :59-65
[6]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 [J].
武志杰 ;
张海军 ;
许广山 ;
张玉华 ;
刘春萍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539-542
[7]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J].
劳秀荣 ;
吴子一 ;
高燕春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2) :49-52
[8]   土壤深度对还田秸秆腐解速度的影响 [J].
李新举 ;
张志国 ;
李贻学 .
土壤学报, 2001, (01) :135-138
[9]   作物秸秆腐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 [J].
张成娥 ;
王栓全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3) :96-99
[10]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张镜清 ;
高绪科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4) :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