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全国常模研制

被引:89
作者
陶芳标 [1 ]
邢超 [1 ]
袁长江 [2 ]
苏静 [3 ]
段佳丽 [4 ]
窦路明 [5 ]
麦锦城 [6 ]
武丽杰 [7 ]
余毅震 [8 ]
王宏 [9 ]
屠春雨 [10 ]
姚荣英 [11 ]
万宇辉 [1 ]
齐秀玉 [1 ]
胡传来 [1 ]
郝加虎 [1 ]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2]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
[3] 贵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4]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太原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6]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7]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9]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0] 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 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关键词
亚健康; 问卷调查; 参考标准; 青少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78 [学校卫生工作]; R195 [卫生调查与统计];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描述全国青少年身心亚健康症状的分布特征,制定全国常模。方法在全国9个省市的9个城市选取城乡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共22 325名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评定,计算青少年学生在身心亚健康及其躯体、心理亚健康2个领域,以及躯体活力不足、生理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6个维度的亚健康症状数的P85,P90和P95。结果男、女生躯体、心理及总体亚健康症状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躯体、心理及身心亚健康症状检出率表现为高中较高,初中、大学较低,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学生躯体亚健康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及其6个维度的P90的症状数高中最高,初中次之,大学最低。结论可以用P90作为不同年级青少年学生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状态以及不同维度亚健康状态的划界值,作为我国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判定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India [J].
Schwalb, Harry .
ARTNEWS, 2007, 106 (07) :204-204
[12]  
The prevalenceand co-morbidity of subthreshold psychiatric conditions. LEWINSOHNPM,SHANKMANSA,GAUJM,et al. Psychological Medicine . 2004
[13]   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J].
董玉整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09) :9-10
[14]   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J].
赵瑞芹 ;
宋振峰 .
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2, (01) :10-13
[15]   教师“亚健康”现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J].
陈国元 ;
刘卫东 ;
杨磊 ;
张永添 ;
尹玉娥 ;
左德根 ;
赵仲喜 .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0, (02) :101-102
[16]   新兵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 [J].
李燕华 ;
王玲 ;
朱国军 ;
员庆玲 ;
王正美 ;
邹建荣 ;
林强 ;
公丕安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0, (03) :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