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精神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8
作者
刘玉兰
机构
[1] 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精神健康; 个体抗逆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1 [心理学研究方法]; D669.5 [青少年];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1204 ;
摘要
与以往主要关注家庭因素、基本人口特征的流动儿童精神健康研究不同,本研究将分析视野扩展到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和个体抗逆力。数据表明,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差于非流动儿童,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支持和个体抗逆力均对其产生影响,其他社会支持的影响不显著。流动儿童由于面临着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流动方面的"双重劣势",单纯提升个体抗逆力不足以改变其精神健康不良的事实。因此,一方面努力提升流动儿童的个体抗逆力,充分发挥其面对逆境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上不断地瓦解产生"双重劣势"的制度基础。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能改善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 [J].
何雪松 ;
巫俏冰 ;
黄富强 ;
肖莉娜 .
当代青年研究, 2008, (09) :1-5
[2]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J].
方晓义 ;
范兴华 ;
刘杨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93-99
[3]   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J].
段成荣 ;
杨舸 .
人口学刊, 2008, (06) :23-31
[4]  
医学社会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威廉·科克汉姆(WilliamC.Cockerham)著, 2000
[5]  
Bourdieu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mothers involvement in their children’s primary schooling. Reay,D.,Grenfell,M.,James,D. Bourdieu and education: Acts of practical theory . 1998
[6]  
The neighborhood context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CS Aneshensel,CA Sucoff.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 1996
[7]  
Interparental conflict and the children of discord and divorce. Emery 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 1982
[8]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of Social Support. House,J.S,Umberson,D.,& Landis,K.R.(.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 1988
[9]  
The resilience self: How survivors of troubled families rise above adversity. Wolin S,Wolin J. . 1993
[10]   西方抗逆力理论:转型、演进、争辩和发展 [J].
刘玉兰 .
国外社会科学, 2011, (06) :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