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苗耐缺氧能力的QTL分析

被引:18
作者
王洋 [1 ,2 ]
郭媛 [1 ]
洪德林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水稻; 幼苗; 耐缺氧能力; 数量性状基因座; 重组自交系; 回交重组自交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与粳稻恢复系C堡及其衍生的247个重组自交系(RIL)和粳稻Nipponbare与籼稻Kasalath及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衍生的98个回交重组自交系(BIL)为材料,在缺氧胁迫和正常萌发条件下调查了萌发7d的幼苗芽鞘长度。以缺氧反应指数为衡量指标,对幼苗耐缺氧能力进行了QTL分析。RIL群体在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SSR标记RM525紧密连锁的QTLqSAT-2-R,解释表型变异的8.7%;在第7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RM418紧密连锁的QTLqSAT-7-R,解释表型变异的9.8%;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C堡。BIL群体检测到6个QTL,分布在第2、3、5、8、9和12染色体上,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2%、11.4%、7.3%、5.8%、9.5%和14.0%;其中qSAT-2-B、qSAT-3-B和qSAT-9-B增效等位基因来自Nipponbare。与qSAT-2-B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为C747,C747对应SSR标记RM1367;qSAT-2-R与qSAT-2-B相距7.2cM。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太湖流域水稻种子活力和耐缺氧能力遗传变异研究 [J].
王洋 ;
王盈盈 ;
洪德林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03) :1-7
[2]   粳稻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恢复系卷叶性状QTL分析 [J].
郭媛 ;
程保山 ;
洪德林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3) :245-251
[3]   水稻直播与移栽的比较及相应育种策略 [J].
景德道 ;
刁立平 ;
钱华飞 ;
盛生兰 ;
林添资 ;
胡春明 .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07) :17-20
[4]   水稻直播栽培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J].
吴文革 ;
陈烨 ;
钱银飞 ;
王小军 ;
吴一梅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 (04) :32-36
[5]   水稻种子低氧发芽力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J].
侯名语 ;
江玲 ;
王春明 ;
万建民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6) :9-14
[6]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J].
陈健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389-393
[7]   Rice cultivar difference in seedling establishment in flooded soil [J].
Yamauchi, M ;
Biswas, JK .
PLANT AND SOIL, 1997, 189 (01) :145-153
[8]  
Rice ( Oryza sativa L.) germplasm suitable for direct sowing under flooded soil surface[J] . M. Yamauchi,A. M. Aguilar,D. A. Vaughan,D. V. Seshu.Euphytica . 199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