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基因的转化及抗草丁膦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被引:14
作者
刘小红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玉米; 除草剂; 基因枪; 转基因; 草丁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杂草危害已成为玉米(Zea mays L.)栽培中的一大难题,采用常规人工拔草的方式去除杂草存在操作麻烦、成本高等问题,而培育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获得生产中可用的抗草丁膦(phosphinothricin,PPT)除草剂的优良转基因玉米,本研究通过基因枪法将p35SIH3X质粒上的bar基因导入了优良玉米自交系18-599红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转化后的愈伤组织经过在含Bialaphos浓度(以有效成分PPT计算)为6,10,15mg.L-1的选择培养基中筛选3次以后进行分化,长出的小苗再经炼苗后移栽至大田,最后得到长大成活植株75株,结实收获8株。通过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及Southern杂交等技术对抗性再生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bar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且已遗传至下一代,再对T1代转基因植株通过人工涂抹0.5mg.L-1的PPT进一步做表型鉴定,结果对照植株全部死亡,而转基因植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玉米丛生芽体系的建立及抗除草剂转基因植株再生 [J].
李国圣 ;
张卿伟 ;
张举仁 ;
毕玉平 ;
单雷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1, (05) :385-391
[2]   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遗传研究附视频 [J].
朱常香 ;
宋云枝 ;
张杰道 ;
温孚江 ;
梁新明 ;
汤国民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120-125
[3]   玉米幼胚培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力的遗传变异分析 [J].
潘光堂 ;
夏燕莉 ;
刘玉贞 ;
荣廷昭 .
作物学报, 2003, (03) :386-390
[4]   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 [J].
张红伟 ;
张红梅 ;
郑祖平 ;
陈刚 ;
王国英 ;
谭振波 .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07) :1266-1270
[5]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基因流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的探讨 [J].
宋小玲 ;
强胜 ;
刘琳莉 ;
皇甫超河 .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03) :74-77
[6]   四川部分玉米骨干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研究 [J].
黄青 ;
高明刚 ;
杨克诚 ;
张怀渝 .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01) :19-24
[7]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J].
吴永升 ;
莫伟健 ;
谭华 ;
黄开健 ;
刘丕庆 .
广西农业科学, 2006, (02) :104-107
[8]   Production of herbicide-resistant transgenic maize plants using electroporation of seed-derived embryos [J].
Sawahel W.A.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2002, 20 (3) :303-304
[9]   High efficiency transgene segregation in co-transformed maize plants using an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2 T-DNA binary system [J].
Miller, M ;
Tagliani, L ;
Wang, N ;
Berka, B ;
Bidney, D ;
Zhao, ZY .
TRANSGENIC RESEARCH, 2002, 11 (04) :381-396
[10]   Generation of maize cell lines containing 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maize streak virus-based gene vectors [J].
Palmer, KE ;
Thomson, JA ;
Rybicki, EP .
ARCHIVES OF VIROLOGY, 1999, 144 (07) :1345-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