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黑龙江省县域贫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杜国明
[1
]
姜莹莹
[1
]
孙晓兵
[2
]
刘文琦
[1
]
黎春
[1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贫困特征;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县域;
黑龙江省;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8.0018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科学准确地刻画贫困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机制是制定区域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县域为单元,在对黑龙江省贫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贫困程度的影响因素,揭示县域贫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均值为3.92%,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均值分别为8.98%和1.19%,县域贫困发生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干旱盐碱区、漫川漫岗区、低山丘陵区和偏远农业区。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影响因素包括县域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温度、坡度、水田比率、耕地质量等别、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垦殖率和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其中,前6项指标呈负相关,后3项呈正相关。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经济因素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与短期性,而气候和地貌等自然地理状况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间接性与长期性。因此,黑龙江省应结合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状况,充分挖掘贫困县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切实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460 / 467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