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局限与改进

被引:31
作者
陈颖 [1 ]
李强 [2 ]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索罗剩余; 科技进步; 规模收益; 高新区;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06.s2.017
中图分类号
F204 [科学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介绍国内外利用索罗余值法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现状,指出采用索罗余值法在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我国高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存在的局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可以通过在生产函数中引入科技进步系数和规模收益系数予以改进,并用我国高新区及其所在城市1991-200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414 / 4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要素配置的市场化:1978-1999 [J].
张明海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 (03) :20-29
[2]   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 [J].
栾文英 .
山东经济, 2001, (03) :16-18
[3]   “十五”规划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目标选择分析 [J].
宋卫国 ;
李军 .
中国科技论坛, 2000, (06) :10-14
[4]   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 [J].
沈坤荣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 (11) :53-56+62
[5]   再论“科技进步”的度量 [J].
周方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7, (10) :27-34
[6]  
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s. Kuznets 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