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学家的法律诠释观(下)

被引:1
作者
谢晖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
关键词
法律诠释; 对话性诠释; 诠释的解构; 可接受的诠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60207 ;
摘要
在西方 ,法律诠释学与法律诠释活动一样古老 ,尤其是近现代 ,西方法学家的法律诠释观更是丰富多彩。……其中 ,哈贝马斯提出了对话性诠释理论 ,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大众对法律的阅读和理解 ;波斯纳则不但解构了法律诠释的客观性 ,而且站在实用主义的立场上解构了法律诠释本身 (的有用性 ) ;费希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分野 ,认为法律诠释的客观确定性在于“诠释共同体”成员们的公共制约和习惯 ;拉伦茨则提出了可接受的诠释。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10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法的议论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刘士国. “全国法解释学研讨会”交流论文 . 2000
[2]  
加达默尔集[德]加达默尔,王志伟译. 上海远东出版社 . 1997
[3]  
交往行动理论[德]哈贝马斯. 重庆出版社 . 1994
[4]  
法学方法论. 陈爱娥,译.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 1997
[5]  
最新西方论文选[美]斯坦利·E·费什. 漓江出版社 . 1993
[6]  
法理学问题. .
[7]   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 [J].
信春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5) :59-70+205
[8]  
二十世纪百位法律家[M]. 法律出版社 , 何勤华主编, 2001
[9]  
法律的经济分析[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1997
[10]  
法律是什么?[M]. 广东旅游出版社 , 刘星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