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驱动模型研究

被引:3
作者
方炫 [1 ]
刘德林 [2 ]
曹阳 [3 ]
李壁成 [4 ]
机构
[1] 宿迁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3]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生态足迹; 驱动模型; 主成分分析; 陕西省;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3.04.00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熊德龙等改进的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陕西省1990—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性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人均生态足迹驱动力并建立驱动模型。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0.818hm2上升到2007年的2.85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说明陕西省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003年以后陕西省生产性生态足迹大于消费性生态足迹,区域生态资源呈输出状态,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依赖性更加明显。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是人口、经济、环境、技术、土地利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与重工业率提高是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63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J].
于文良 ;
王伯铎 ;
吴良兴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 (06) :13-18
[2]  
哈尔滨市生态系统供需水平和发展能力动态[J]. 蔡春苗,尚金城.应用生态学报. 2009(01)
[3]   黄土高原分省区生态足迹分析 [J].
张青峰 ;
孟凡相 ;
吴发启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4) :205-209
[4]   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 [J].
陈成忠 ;
林振山 .
生态学报, 2008, (01) :338-344
[5]   陕西省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林波 ;
薛惠锋 ;
蔡琳 ;
寇晓东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3) :174-178
[6]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陕西省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估 [J].
张瑜英 ;
李占斌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1) :6-11
[7]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 [J].
熊德国 ;
鲜学福 ;
姜永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6) :618-626
[8]   生态占用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运用与改进 [J].
秦耀辰 ;
牛树海 .
资源科学, 2003, (01) :1-8
[9]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J].
张志强 ;
徐中民 ;
程国栋 ;
陈东景 .
地理学报, 2001, (05) :598-609
[10]   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 [J].
杨开忠 ;
杨咏 ;
陈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6) :63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