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冬季南海上层环流诊断计算

被引:10
作者
袁耀初
卜献卫
楼如云
苏纪兰
王康墡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和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 浙江杭州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和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关键词
1998年冬季南海上层环流; 环流系统的季节特性; 冬季强的逆风方向的海流; TOPEX/ERS-2SSH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 [海洋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基于1998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的调查航次的CTD资料,采用P矢量方法对调查期间南海环流进行了诊断计算,也对比了在此期间TOPEX/ERS卫星高度计SSH的资料,得到了1998年冬季南海上层环流的以下一些重要特征.(1)南海中部环流系统主要特征:在冬季越南近岸出现西边界南向射流.这支沿岸南向射流以东、114°E以西存在一个尺度大的、显著气旋式环流,它位于南自10°N左右北至16°N附近区域.在区域东中部存在一个尺度不大的、较弱的反气旋暖涡.该反气旋涡中心约位于14°N附近.在上述强的气旋式环流涡与较弱的反气旋式环流涡之间,存在一支强的、逆风方向的,即偏东北方向的海流.上述是冬季南海中部基本流态,并与200m处水平温度分布与密度分布有很好的对应.产生上述基本流态的动力原因有两个:1)在偏东北季风作用下,与地形变化相互作用,是本文首次提出的,并指出,其动力原因与冬季黄海暖流形成机制有相似之处;2)由于斜压场与地形的联合效应(JEBAT).(2)在海区南部存在一个反气旋式环流,在加里曼丹岛西北还有一个尺度不大、冷的气旋式涡.(3)南海北部环流系统:1)在吕宋岛西北明显地存在一个气旋环流系统,并有3个冷水中心;2)在此气旋式环流系统的一个冷水中心(约19°30′N,119°30′E)以西,存在一个反气旋式涡;3)在海南岛以南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00年夏季南海环流的改进逆方法计算 [J].
袁耀初 ;
刘勇刚 ;
楼如云 ;
苏纪兰 ;
王康墡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1) :1-13
[2]   P矢量方法在南海夏季环流诊断计算中的应用 [J].
卜献卫 ;
袁耀初 ;
刘勇刚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3) :8-17
[3]   南海环流的一个两层模式 [J].
蔡树群,苏纪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2) :12-20
[4]   东中国海陆架环流的单层模式 [J].
袁耀初 ;
苏纪兰 ;
赵金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2, (01) :1-11
[5]   南海暖流——广东外海一支冬季逆风流动的海流 [J].
管秉贤 .
海洋与湖沼 , 1978, (02) :117-127
[6]  
中国东南近海冬季逆风海流[M].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管秉贤著, 2002
[7]  
南海环境与资源基础研究前瞻[M]. - 海洋出版社 , 苏纪兰主编, 2001
[8]  
A Review on the Curren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easonal Circulation,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 and Kuroshio Intrusion[J] . Jianyu Hu,Hiroshi Kawamura,Huasheng Hong,Yiquan Qi.Journal of Oceanography . 2000 (6)
[9]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summer of 1998[J] . Yonggang Liu,Yaochu Yuan,Jilan Su,Jingzhong Ji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0 (18)
[10]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velocity field of the South China Sea [J].
Wu C.-R. ;
Shaw P.-T. ;
Chao S.-Y. .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1998, 54 (4) :36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