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夏季南海环流的改进逆方法计算

被引:15
作者
袁耀初
刘勇刚
楼如云
苏纪兰
王康墡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CollegeofMarineScience
[3] UniversityofSouthFlorida
[4]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
[5] 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和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6] USA
[7] 浙江杭州
关键词
夏季南海环流; 南海环流的季节特性; 多涡结构; 改进逆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 [海洋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基于2000年8月航次在南海调查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并结合TOPEX/ERS分析的SSH分布,获得以下的主要结果:(1)南海中部和西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反气旋环流所支配.主要有越南东南反气旋涡W1,其水平尺度约为300km,垂向深度可达1000m以深,流速很强,其最大流速为79cm/s左右,还有暖涡W2以及吕宋岛西南反气旋涡环流系统W3.其次,在反气旋涡W1与W2之间还存在气旋式涡C1.其水平尺度比暖涡W1小得多,流速也较强.两涡W1与C1之间存在一支南向流,它们组成一个准偶极子.(2)在暖涡W1的西侧存在西边界流,即北向射流,其流速很强,约在12°N流向转向东北.(3)南海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气旋环流所支配.在断面N2附近及以北存在一个气旋式环流系统.其次,在海南岛东南存在一个尺度不大的反气旋环流系统.(4)南海东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气旋环流所支配.主要有在巴拉望岛以西存在尺度较大的气旋环流系统,以及暖涡W1东南存在一个气旋环流系统.其次,在加里曼丹岛西北还存在范围不大的反气旋环流.(5)比较1998年夏季航次与2000年夏季航次时计算结果,虽然它们在定量上有些变化与差别,但在定性上它们的环流结构有十分相似之处.这表明,南海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特性.(6)比较2000年夏季南海水文结构,流函数分布以及TOPEX/ERS的SSH分布,它们在定性上十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1998年冬季南海上层环流诊断计算 [J].
袁耀初 ;
卜献卫 ;
楼如云 ;
苏纪兰 ;
王康墡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2) :1-10
[2]   P矢量方法在南海夏季环流诊断计算中的应用 [J].
卜献卫 ;
袁耀初 ;
刘勇刚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3) :8-17
[3]   南海环流的一个两层模式 [J].
蔡树群,苏纪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2) :12-20
[4]  
南海环境与资源基础研究前瞻[M]. - 海洋出版社 , 苏纪兰主编, 2001
[5]  
A Review on the Curren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easonal Circulation,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 and Kuroshio Intrusion[J] . Jianyu Hu,Hiroshi Kawamura,Huasheng Hong,Yiquan Qi.Journal of Oceanography . 2000 (6)
[6]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summer of 1998[J] . Yonggang Liu,Yaochu Yuan,Jilan Su,Jingzhong Jia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0 (18)
[7]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velocity field of the South China Sea [J].
Wu C.-R. ;
Shaw P.-T. ;
Chao S.-Y. .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1998, 54 (4) :361-372
[8]   The Kuroshio east of Taiwan and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currents east of Ryukyu Islands during early summer of 1996 [J].
Yuan Y. ;
Kaneko A. ;
Su J. ;
Zhu X. ;
Liu Y. ;
Gohda N. ;
Chen H. .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1998, 54 (3) :2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