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动力—绩效”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被引:16
作者
刘建华 [1 ]
马瑞俊迪 [1 ]
姜照华 [2 ]
机构
[1]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2] 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
关键词
“结构-动力-绩效”框架; 战略性新兴产业; 协同创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16.471 [];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J].
陈红喜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24) :6-8
[22]   市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型及保障机制研究 [J].
孙萍 ;
张经纬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16) :17-22
[2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补贴的绩效研究 [J].
陆国庆 ;
王舟 ;
张春宇 .
经济研究, 2014, 49 (07) :44-55
[24]   从开放式创新看科技中介机构角色演变及政策选择 [J].
郭兴华 ;
李正风 .
科学管理研究 , 2014, (03) :5-8
[25]   基于专利分析的日本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J].
庞德良 ;
刘兆国 .
情报杂志, 2014, 33 (05) :60-65
[2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实践误区及对策 [J].
曲永军 ;
毕新华 .
经济纵横, 2014, (05) :77-79
[27]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J].
胡钰 .
中国软科学, 2013, (11) :1-9
[28]   知识创新链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J].
吴绍波 ;
龚英 ;
刘敦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01) :50-55
[30]   推动协同创新应不断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J].
彭华涛 ;
马龙 ;
吴莹 .
经济纵横, 2013, (08)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