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炎性因子与细胞凋亡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春阳
王晓磊
机构
[1]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超声科
关键词
脑缺血; 炎症细胞因子; 凋亡;
D O I
10.16096/j.cnki.nmgyxzz.2011.04.043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炎性因子与细胞凋亡相关指标的改变,探讨炎性反应与细胞凋亡在脑梗塞后的变化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插线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M CAO)2 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72和168 h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检测腹动脉血液流变学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和放射免疫竞争法测定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炎症细胞因子IL-1β水平于再灌注6~24 h明显增高,TNF-α含量于再灌注24~48 h显著增多(P<0.05);再灌注6~72 h脑缺血梗死区细胞数量明显减少,12~72 h凋亡细胞大量出现(P<0.01)。结论: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的生成与释放在6~48 h时增多;细胞凋亡作为缺血损伤后神经元损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在24~48 h时最为严重;缺血脑区的形态学变化在缺血后24 h最为严重。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老年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级联反应变化及其意义 [J].
李建生 ;
高剑峰 ;
周友龙 ;
刘轲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 (05) :278-281
[2]   肿瘤坏死因子介导脑缺血损伤与中医药干预研究的现状 [J].
高剑峰 ;
周友龙 ;
李建生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5, (02) :125-128
[3]   免疫组化结果的图像分析与人工计数方法的对比研究 [J].
于萍 ;
步宏 ;
王华 ;
赵高平 ;
张景丽 ;
周桥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3, (02) :288-290
[4]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 [J].
LONGA, EZ ;
WEINSTEIN, PR ;
CARLSON, S ;
CUMMINS, R .
STROKE, 1989, 20 (01) :84-91
[5]  
Molecular biology and self-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blood viscosity:a review .2 Reinhart W H. Biorheology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