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流域两次中尺度对流涡旋的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11
作者
张元春 [1 ,2 ]
孙建华 [1 ,3 ]
徐广阔 [1 ]
齐琳琳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气象科学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4]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涡旋; 结构特征;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对2003、2007年江淮梅雨期的中尺度对流涡旋(MCV)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梅雨锋上MCV活跃,这些MCV与强降水有关。2003、2007年江淮梅雨期有9个MCV发生,大多数的MCV发生在32°N~35°N之间的江苏境内。采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的资料分析系统(ADAS)和WRF模式模拟了2个MCV的发展过程,并使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征。MCV一般发生在强对流系统的北侧,其涡旋环流一般在600hPa以下,对应涡旋区域对流层高层为强辐散,涡度最强的中心在对流层中层,但正涡度区可伸展到300hPa。初始阶段MCV的中心为上升运动和中性层结,成熟阶段MCV的中心转为下沉运动,同时其南侧有新的对流发生。发展型和不发展型的MCV对比发现,涡旋对流层高层有涡度增加以及二次对流的潜热释放多,可能是发展型MCV维持时间较长的原因。此外,MCV发展过程中南侧急流的增强对MCV中对流的触发和维持有一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8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东部地区一个中尺度对流涡旋的涡度收支分析 [J].
朱爱军 ;
潘益农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60-269
[2]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 [J].
孙建华 ;
周海光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6, (06) :1103-1118
[3]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the22February1993TOGA COARE squall line:Observation ofprecipitation,circulation,and surface energy fluxes. Jorgenson D P,LeMone M A,Trier S B.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1997
[4]  
The formation of a cooling-inducedmesovortex in the trailing stratiform region of amidlatitude squall line. Zhang,D.L. Monthly Weather Review . 1992
[5]   1999年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梅雨锋低涡扰动的结构研究 [J].
高坤 ;
徐亚梅 .
大气科学, 2001, (06) :740-756
[6]   梅雨锋上的三类暴雨 [J].
张小玲 ;
陶诗言 ;
张顺利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2) :187-205
[7]   基于雷达资料同化的2003年7月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J].
徐广阔 ;
孙建华 ;
赵思雄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4) :427-434
[8]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同化对暴雨模拟的影响 [J].
徐广阔 ;
孙建华 ;
雷霆 ;
赵思雄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01) :36-46
[9]   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 [J].
赵思雄 ;
张立生 ;
孙建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6) :713-727
[10]   2002年中国暴雨试验期间一次低涡切变上发生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J].
孙建华 ;
张小玲 ;
齐琳琳 ;
张高英 ;
赵思雄 ;
陶诗言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5) :675-691